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春见闻:回访广元大山村 村民盼调整产业发展脱贫

2017年02月01日 10: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新春见闻:回访广元大山村村民盼调整产业发展脱贫
希望尽快培育支柱产业摆脱贫困的张贤银夫妇。 苗志勇 摄

  中新网广元2月1日电(苗志勇)又逢新年佳节时,万家团圆喜欢颜。在这喜庆、祥和的春节里,记者驱车来到川陕交界、交通闭塞、海拔千余米的高山村——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荣山镇大山村。

  大山村位于利州区荣山镇北部,距广元市城区近70公里,与朝天区麻柳、汪家两乡相邻,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共190余户800余人。该村由于地质结构为喀斯特地貌、加之海拔较高,因严重缺水制约了发展,是有名的旱山村和落后村。

  2014年6月22日,荣山镇政府拿出60万元和村民自筹部分资金,大山村建成了安全引水工程,将渔洞河的水抽到了1000多米高的大山村,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告别了祖祖辈辈吃水难而导致争水、抢水,打架的历史。不料,2016年春节前夕,一场极端寒冷天气冻坏了自来水管和大部分村民家的水表,让村民们过了一个“喊渴”的春节,特别是4户办喜酒的村民曾为缺水办宴席犯愁。

  今年春节不知他们过得如何?是否因缺水停电等影响了年味儿?村里是否发生了新变化?大年初三,记者带着以上疑问再次走进大山村。刚进村头,映入眼帘的是村里炊烟袅袅,数幢小洋楼嵌镶在山谷间格外耀眼,成片的山地已被勤劳的村民们种上了土豆等农作物,几阵清脆的汽笛声响彻山谷,汽车和摩托车穿梭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

村民张应春誓要自力更生培育山野兔脱贫奔康。 苗志勇 摄
村民张应春誓要自力更生培育山野兔脱贫奔康。 苗志勇 摄

  “老乡!过年好!今年春节期间水电有保障吗?”记者走进一幢白色瓷砖的小洋楼院内,两名男伙子正开心地清洗小汽车,几名乡亲高兴地围坐而谈。

  “今年过年好啊!水电都没有停过……”乡亲们看到记者向他们走过去,便不约而同地起身让座,热情地介绍着村里发展情况。

  “今年的情况总的来说比去年好多了!”、“我们这里基础设施还是改变了不少,目前进村公路还是太窄,会个车有时要你进我退好几里,有点恼火!”、“我觉得其他的都算可以,就是村里缺少支柱产业,现在家家户户都主要靠外出务工挣钱养家,要想真正脱贫致富,在产业发展方面必须因地制宜作出调整……”乡亲们争先恐后地讲出了心里话。

  随后,记者来到去年曾因缺水为儿子办喜酒发愁的张贤银家,不料门窗紧闭,敲门无应。记者看到在张贤银家门上端粘贴着《利州区医疗卫生扶贫明白卡》,卡上记录着张贤银和对口帮扶医务人员罗义的手机号码等相关情况。

  记者随后找到了正在山地里干活的张贤银。他称,想在春节期间抓紧把地里的农活干完,过几天就进城去找活儿干。

  “现在我仍是家里顶梁柱,经济压力还是很大。因没有技术,打工只能干点体力活,自己又有腰伤不能干重活,一年下来也只有2万多收入,大部分都要用于妻子治病……”张贤银说,他妻子患了眼疾,因无钱没有及时得到治疗现在双目基本失明,家庭经济很困难,去年被纳入了利州区医疗卫生扶贫对象。2016年,当地政府为他家解决了6000元医疗救助款。“我现在最头痛的是家里没有支柱的产业,曾想过养猪来增加收入,可是我现在又没有那么多钱修猪圈和买仔猪。

  “我母亲40年前患上了精神病,我弟弟是个智障人无法独立生活,快70岁的父亲也是体弱多病,儿子正在上初中……”与张贤银相邻的张应春也是因家人患病致穷,他家6口人就有两个是病人。作为家里顶梁柱的张应春才41岁,他的容颜看上去比他实际年龄大10多岁。“因家里有两个特殊病人,妻子只能呆在家里边干农活边护理病人,我一个人常年在外打工,靠卖苦力挣的钱也只能勉强维持家里生活。”

  “现在国家政策好,我们也得抓住机会自力更生、早日脱贫过上幸福小康生活!”张应春说,他去年在广元城里务工时,得知一家经营兔子干锅汤锅店的生意比较好,每天需要几十只兔子,便萌发养兔子来脱贫的想法,回家与妻子商量后得到了认可。

  “为了让养的兔子以后能卖出好价钱,我不仅坚持只给兔子吃山上割的草和地里的种菜,还在山里逮回了几只公野兔与母兔交配,现在已繁殖了100多只兔子了,这些兔子在今年4月份就可以出栏了。”张应春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我现在养兔全靠以前传统经验,没有专业的养殖技术,心里有时还是感到不踏实,渴望有机会去培训学习专业技术。”张应春说,他有一个梦想,就是在他家旁边一块空地上再建一个标准的养兔圈舍,届时将养殖规模发展到年出栏2000只以上。“现在兔子市场价是18元左右一斤,平均每只兔子5斤,2000只就有近20万元产值。这样的话我很快就能脱贫奔小康了……”

  记者临走时,张应春答应帮助张贤银发展养兔。“我先借给你几对兔子饲养繁殖,待你发展到一定数量后把兔子还给我就是了。”张贤银连声言谢。(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