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春见闻:四代铁路世家与胶济铁路百年老站的不解情缘

2017年02月05日 14: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潍坊2月5日电 题:四代铁路世家与胶济铁路百年老站的不解情缘

  作者 李欣 沙见龙

  潍坊市坊子火车站是胶济铁路上保存最完整的百年老站之一,距今已经走过了114年的沧桑岁月。坊子车站1984年退出客运历史舞台,不再办理客运业务,成为支线三等小站。

  徐世荣今年89岁,从他父亲开始一家四代都是铁路工人,他们一家见证了坊子火车站的繁荣与历史,也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与变化。

  徐世荣的父亲徐宝山生于1874年,1906年徐宝山作为修铁路的劳工来到潍坊坊子,并在坊子扎根。1942年,14岁的徐世荣到坊子机务段做了一名铁路工人。1977年7月1日,徐世荣的二儿子徐中林接替父亲成为坊子机务段的一名铁路工人,负责给蒸汽机车加煤。而如今,徐世荣的孙子徐啸昆也已在青岛电务段潍坊信号车间负责信号管理工作,成为了“铁四代”。

  从1906年父亲自胶州老家来到这条名为“茉莉街”的坊子站工作,时光已经悄然走过了百年。“从父亲、到我,再到儿子、孙子,我们一家四代见证了坊子百年老站的变迁,也见证了中国铁路百年的发展历史。”谈到一辈子没离开过的铁路,徐世荣总有说不完的话。

  徐世荣在坊子机务段当过保役,负责打扫卫生、干杂活,后来学习维修养护机车。1949年新中国成立,徐世荣如愿以偿开上了火车头,1952年,徐世荣参加了第一次铁路“春运”。徐世荣说:“那时候还没有‘春运’的概念,但是到了春节前后,老百姓也都集中出行,坐火车探亲访友,火车少速度慢,但每趟车都是满满的人。”

  自1984年7月,因胶济铁路双线线路改造,坊子站改为支线车站,客运列车不再经过坊子,徐中林就被调往青岛西车务段潍坊站做客运员。徐中林在铁路工作了近40年,亲历了中国铁路机车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发展史,也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后的每一个铁路“春运”。

  徐中林谈起中国铁路的每一个时间节点都印象深刻,“20世纪80年代正式有了‘春运’的概念,同时蒸汽机车开始逐步被淘汰,从1985年到1996年,铁路上主要跑的都是东风内燃机车。2007年胶济客运专线建成后,新的胶济线开行了开往北京、上海等方向的动车组。”

  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徐中林说,中国铁路快速发展之前,大多数旅客彻夜排队买票、大包小包的行李、车厢满满都是人。“那时候不管火车条件如何,只要能上车就行。”而如今网络订票让售票厅满是旅客排队买票的场景已不多见,旅客的行李也变“轻”了,尤其是高铁的发展让旅途更多了些“享受”。

  90后的徐啸昆是“铁四代”,当自己也开始春节值班时,终于亲身体会到了父辈每年春节不能回家团聚时的心情,曾经的不理解和埋怨也“烟消云散”。

  2016年11月16日,全国第一个原址原味建立的胶济铁路博物馆正式落成。馆藏的文物,展示了百年胶济铁路发展史,徐世荣把自己珍藏了半个世纪的老电话机、老式座钟、老煤油灯、当时使用信号灯、油印机等老物件捐给了博物馆,作为馆藏展出。

  徐世荣老人如今每月的退休工资有7000多元(人民币),晚年生活安逸幸福。但因为一份无法舍弃的牵挂,让他依然选择住在坊子车站附近的平房里,红色的砖瓦房、绿色的大铁门,门上张贴着大大的福字,屋里挂着祖孙三代铁路工人的合影。“每天听听火车声,看看‘茉莉街’上的人来人往,才踏实”。(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