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包尔汉之女:“有心有责任,没有退休一说”

2017年03月12日 12: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3月12日电 题:包尔汉之女:“有心有责任,没有退休一说”

  中新社记者 朱晓颖

  全国政协委员伊丽苏娅的住地房间里堆着不少资料、剪贴报,桌上放着6份提案,带着“少数民族”关键词的十几个讨论热点,已打印出来,手机“叮咚”响个不停。

  “对不起啊,姑娘,我揽的事太多。”采访不时被打断,伊丽苏娅对记者抱歉说,“在政协时间长,各地来的委员,哪怕一些小事,他们习惯了找我。”

  来自新疆的伊丽苏娅是包尔汉的女儿、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办公室原主任。她的父亲包尔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新疆省人民政府主席,是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三、五、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女承父业”,她生命中有30多年倾注在政协工作上。

  今年的全国政协大会,她依然忙碌。在人民大会堂,在委员住地,记者几次见到她邀约少数民族朋友改提案、说家常。熟悉的朋友亲切地喊她“阿姨”、“老大姐”。

  伊丽苏娅今年72岁,定居北京已61年。光阴流淌,没有冲淡她对家乡的眷恋。

  提起对新疆最深刻的记忆,她的思绪定格在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成立那一天。小学三年级的伊丽苏娅跟随人流从广场走过,父亲站在主席台上。

  “那一天,广场上敲锣打鼓。人们穿着民族盛装,唱着,欢呼着,到处是鲜花、歌舞的海洋。”她说。

  后来,伊丽苏娅作为工作人员见证了自治区成立30、40、50、60周年的庆祝大会。十年一个印记,家乡的变化深深烙刻在她的成长经历中。上世纪80年代,伊丽苏娅再一次回到故土,“我太自豪了,怎能不掉眼泪?”

  对新疆的深深眷恋、维护团结的强烈热情,都被她释放到一年又一年的工作中。

  就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住阿克苏地区的一位工作人员找到她,探问能不能动员政协委员,给村里800个孩子捐爱心书包。“后来,我联络了4位企业家,捐赠了书包;又通过民族卫生协会给当地捐了些风湿类药品。”

  伊丽苏娅感到欣慰的是,去年她提议尽快批准新疆口岸进口植物苗木的提案,在几个月后就得到落实。从此,新疆结束了没有植物种苗从新疆各口岸进口的历史。

  帮助《我从新疆来》图书作者库尔班江·赛买提在北京办摄影展,为电影《巴彦岱》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映;这些年来,为推荐家乡,伊丽苏娅从来都是奔前跑后、不遗余力。

  生活中的伊丽苏娅,爱遛弯、爱聊天。手机里不少在北京开店的新疆老乡电话号码,很多是她平时在店里吃饭时保存下来的。

  “有时,他们遇到一些困难,向我倾诉,我和志愿者们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她说。

  在伊丽苏娅眼中,中国国力愈发强盛,没有社会的稳定、百姓的支持,一个人什么事都做不成。“你是旁观者、参与者,还是积极推动者?每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

  作为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伊丽苏娅坦言自己年纪不小了。她加重语气强调,“但是,我还有很多社会的平台,有这份心、这份责任,就没有退休之说;好像有一种热情和动力,让我停不下来。”讲到这里,她开心地笑了。(完)

【编辑:罗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