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点赞贵州黔西南“四方五共”易地扶贫搬迁模式

2017年03月30日 21: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兴义3月30日电 (刘鹏 杨云)“大山深处的人们也向往美好的生活。”30日,在第五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系列活动之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座谈会上与会专家认为,贵州省黔西南州“四方五共”易地扶贫搬迁模式让大山深处人们的向往成真。

  易地扶贫搬迁主要是着力解决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教授认为,易地扶贫搬迁这是解决扶贫攻坚里面最困难的一部分人口的一个有效手段。

  “故土难离、乡愁难忘。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曾一度面临‘难搬出、难稳住、难发展、难融入'的问题。”黔西南州册亨县政协副主席、巧马镇党委书记刘曜熙介绍,近年来,黔西南通过运用“四方五共”融合式地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四方五共”是黔西南州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运用和总结出来的一种工作方法。四方是指项目各参与方,包括政府、群众、企业、社会力量,五共是指各参与方在项目实施中的共商、共识、共建、共享与共担。

  “‘四方’实际上是指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投身于扶贫攻坚,‘五共’是在各参与方中寻求最大的公约数,使各个参与者利益最大化,达到共赢的目的。”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副会长乔仁毅点赞道,“四方五共”把各种资源的优化组合,把易地扶贫和产业发展有效结合,不仅使异地扶贫能够搬得出,而且能稳得住、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室主任张继焦认为,易地扶贫搬迁是世界性的反贫困难题,黔西南州的经验体现了以老百姓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不单以单独行政手段解决问题,不追求政绩工程,坚持民族文化传统四个优势。

  同时,张继焦针对黔西南州未来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提出了八点建议:建立产品销售可靠通道,注意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加强精准扶贫统计工作,关注易地扶贫弱者人群,加强教育扶贫机制建设,严查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总结提炼基层实践经验,考虑未来扶贫政策措施。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系统工程。”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吴大华认为,“四方五共”集各方力量在搬出地创办了“倍增课堂”、搬入地开办了“社区课堂”,能使搬迁村民与搬入地市民共同团结和睦地开启新生活。

  黔西南州结合地方实际,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的目标,以“七个搬出”(搬出渴望、搬出文化、搬出产业、搬出倍增、搬出尊严、搬出动力、搬出秩序)为工作要求,依托“搬心、搬神、搬产、搬家”的工作思路,着力抓好迁出地、安置地自然、人文、社会等资源整合,确保搬迁移民在新家园留住“故土情”,体会“乡愁味”,增强“获得感”。(完)

【编辑:罗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