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探访江西秀美乡村“余干样本”:载于乡愁 活于产业

2017年06月05日 16: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探访江西秀美乡村“余干样本”:载于乡愁活于产业
    江西余干县塔尾村一栋陈旧的农村老屋,经修缮改造,变成复古怀旧的乡村酒吧,迎来不少游客前来消费体验。 王成前 摄

  中新网余干6月5日电 题:探访江西秀美乡村“余干样本”:载于乡愁 活于产业

  作者 王成前

  一栋栋农舍错落有致,或矗立清幽小径旁,或隐于古树浓荫间;老房子、青石路、篱笆院、农艺馆溢满古朴浓郁;乡村酒吧、吊桥凉亭、花草绿地、蝉鸣鸟语渲染出诗情画意……走进江西省余干县塔尾村,移步即是景,入眼有乡愁。

  初夏时节,塔尾村花繁林秀,湖阔风清。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看山”、“望水”、“忆乡愁”,悠哉地体验“春风十里不如你”的乡村慢生活。

江西余干县塘背村果蔬采摘园里,贫困户徐加米与村民正忙着锄草、松土。 王成前 摄
江西余干县塘背村果蔬采摘园里,贫困户徐加米与村民正忙着锄草、松土。 王成前 摄

  见证秀美乡村建设带来巨变的塔尾村村支书章林脸上堆满笑容。他说,今天游客盈门的村子,过去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房前屋后杂草丛生,旧屋废弃,垃圾和污水遍地都是,生活环境很差。”

  塔尾村的“惊艳逆袭”,只是余干县乡村提档升级的一个缩影。自2016年吹响秀美乡村建设集结号起,余干县按照“以点连线,连线成片,以片带面”的思路,紧扣“乡土、乡村、乡愁”目标,尊重村庄肌理、地形地貌、文化传统等自然社会特点,创建一批田园乡村、文化古村、渔猎新村,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数据见证变化,更“亮”出决心。今年,余干县将安排各类资金3亿多元,在余黄一级公路、鄱阳湖大道、德昌高速公路沿线,按照每个点投入300至500万元的标准,打造50个秀美乡村示范点。在干越大地上,越来越多的“空心村”“贫困村”即将实现“美丽转身”。

  打造寄托“乡情乡韵”的港湾 留住“乡愁记忆”

  一边是现代气息的小洋楼、景观灯、电商店;一边是传统古朴的老房子、老物件、农艺馆……鄱湖之滨、信江东岸的杨埠镇塔尾村,古韵今风,一派梦里老家的模样。

  村径旁,银子湖畔,一家由老房子修缮改造的乡村酒吧人头攒动,游客进进出出。

  走进屋内发现,青砖地、木板墙、竹斗笠、油纸伞,还有龟裂的屋柱上那一串串红辣椒、大蒜子,目光所及,满是时光掠过的斑驳痕迹。在这里,品上一杯浓浓的咖啡,听着舒缓优美的乐曲,游客顿时触摸到萦绕心底的乡愁。

  今年72岁的贫困户吴占成是老房子的主人,去年底,他把这栋有着90多年历史的木板屋租给了酒吧老板,没想到竟成了游客复古怀旧的风雅之地。

  “老房子一年的租金收入有6000元,很不错。”吴占成说,村里去年开始搞秀美乡村建设的时候,他原本打算拆掉老宅在原址给儿子建栋新房子,但镇党委书记董德亮却找上了门,劝他留下老房子搞乡村旅游。当时他根本不相信自己住了大半辈子的老宅能搞旅游挣钱,还以为政府是故意和他过意不去。

  与吴占成一样,当时不理解的还有雷定林。他是村里的老手艺人,制作竹工艺品是拿手活。去年,为了帮助身体残疾的儿子贴补家用,他正准备外出打工,同样被当地干部劝留下来。

  “他们叫我不要去外地做工,让我好好留在家里做做手工艺品,村里没有人买,那我卖给谁去呀?”雷定林当时面对劝留直犯嘀咕。如今,通过秀美乡村建设,塔尾村已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蝶变为旅游名村,这很让雷定林感到意外,却又惊喜。更让他笑得合不拢嘴的是,他制做的竹工艺品在家门口竟成了“香饽饽”。

  塔尾村在推进秀美乡村建设过程中,不仅保留了“老情怀”,还增添了“新创意”,成了展现乡景、凝聚乡情、品味乡韵的“点睛之笔”。

  “不拆一栋老宅子,不砍一棵古树,不伐一片林子。”余干县委书记胡伟说,该县秀美乡村建设摒弃大拆大建,也不是单靠“涂脂抹粉”,而是在不破坏自然环境、不破坏村庄肌理、不破坏传统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式”改造提升,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余干秀美乡村‘千姿百态’,各有各的美,游客来找乡愁,都能找到原味。”来自南昌的游客胡先生一直喜欢乡村游,游完汤源村,便马不停蹄来到塔尾村,游兴正浓的他不禁发出由衷赞叹。

  “美”催生“富”“富”反哺“美”

  从塔尾村出发,沿208省道往东南方向行驶约15公里,便到了另外一个小有名气的秀美乡村——黄金埠镇塘背村。村子背靠满眼青翠的罗家岭,悠悠信江穿流而过,全村630余户,人口约3000人。四季花海、田野荷塘、徐氏宗祠与小桥、流水和人家,融合共生,浑然天成,宛如一幅水墨丹青。村头庄尾,游客熙熙攘攘,或赏花、或采摘、或垂钓、或拍照。

  自从“田野风光园”在塘背村建成后,秀美乡村的画笔让该村与“乡村旅游”结上了姻缘。如今,村庄已形成“一江两湖三带五区”布局,集花海观赏、单车骑行、儿童乐园、果蔬采摘、生态垂钓、农家餐饮于一体,开启乡村旅游的“升级版”。

  旅游热了,人气旺了,生意火了。村民的“钱袋子”也随之鼓了起来。

  徐秋凤是村里一位卖卖零食饮料的流动摊贩,在交谈间的短短几分钟里,不时有顾客来。她说,生意好时,一天毛收入有400多元。

  “秀美乡村,不仅要‘美在环境’,更应‘富足口袋’。”塘背村村支书徐加中介绍,依托秀美乡村建设的“春风”,村里成立了塘背蔬菜种植合作社,优先吸纳贫困户以田地、劳动力等形式入股。预计今年入股的贫困户户均增收1万余元,确保全村剩余的34名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

  而就在2015年,塘背村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显然,塘背村的“富民产业”借力“秀美乡村”,才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

  “有了产业支撑,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增收、致富,昔日的‘空心村’出现了‘返乡潮’,农村的事情也变得好办起来了。”徐加中坦陈,越来越多的塘背村村民,变“旁观者”为“参与者”,出钱的出钱,出工的出工,空前推动秀美乡村建设向纵深发展。

  过去,说起塘背村,大伙直摇头;现在,当地人都喜笑颜开说,是“美”催生了“富”,“富”又反哺了“美”。

  余干县县长黄胜富说,秀美乡村建设给余干农村带来的“环境变革”,不仅织就了“梦里水乡”的醉美画卷,也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进了现实。

  什么样的农村才能称为“秀美乡村”?在江西余干县,处处展现出鲜活的样本,“载于乡愁、活于产业”,为赣鄱大地秀美乡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完)

【编辑:刘湃】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