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送别中国茶界泰斗张天福:一叶香茗伴百载,俭清和静人如茶

2017年06月06日 20: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送别中国茶界泰斗张天福:一叶香茗伴百载,俭清和静人如茶
    6月6日,中国茶界泰斗、知名茶学家张天福追思会在福州举行,社会各界人士近千人前往送别。 记者刘可耕 摄

  中新网福州6月6日电 题:送别中国茶界泰斗张天福:一叶香茗伴百载,俭清和静人如茶

  作者 林春茵 刘文标

  6月6日,福州,海内外各界近千人来到福州市殡仪馆,送别中国茶界泰斗张天福。

  两天前,张天福病逝于福州,终年108岁。

  在中国茶文化中,“茶”字可以拆分为“十、十、八十八”,合计为一百零八,也因此,张天福“108”的高龄,被称为“茶寿”。这是张天福留给中国茶界的最后一个传奇。

  张天福是中国知名茶学家、制茶和审评专家,《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将其列入中国十大茶叶专家,堪称中国茶学界泰斗。“俭、清、和、静”,是他晚年对中国茶礼的提炼,如今已经被茶界广泛推崇。

  “张天福兴茶富农,一贯主张勤俭杜奢。”设于北京的华侨茶叶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邵曙光在缅怀这位忘年交时如是说。

6月6日,中国茶界泰斗、知名茶学家张天福追思会在福州举行,前来送别张天福老先生的社会各界人士在其遗像前默哀。 记者刘可耕 摄
6月6日,中国茶界泰斗、知名茶学家张天福追思会在福州举行,前来送别张天福老先生的社会各界人士在其遗像前默哀。 记者刘可耕 摄

  张天福1910年出生上海名医世家,19岁时考取金陵大学农学院,1932年毕业后满怀理想回到福建老家,在福安、崇安(今武夷山)筹办改良茶场。

  当时的中国虽是产茶大国,制茶工艺却守旧落伍。日本报刊曾刊载中国茶农拖着长辫裸身赤脚揉茶的照片,加以嘲讽。张天福研制出手推揉茶机,结束了中国茶农千百年来用脚揉茶的历史,并特地使用廉价木质,以适用于农村。

  “这种从农民利益出发的‘俭’的初心,正是我们今天最需要坚持的。”邵曙光回忆道,茶界一度讲究“极品”,流行茶青仅采一芽,给茶农带来损失和浪费;而张天福主张茶叶可取一芽一叶甚至一芽两叶,杜绝奢华风。

  中新网记者记得,10年前专访他时,在他不到80平米的斗室中,满满地放着各式茶叶样品,他却不以饮名茶自居。“不要追求做极品茶,而要追求提高一般茶叶品质的工艺。这才是功德无量的事。”他说,“选用简单而平常的茶,可以倡导节俭而朴素的生活理念。”

  建立大规模的茶厂,建立中国的茶叶标准,打造世界级的中国茶叶品牌,是张天福产业兴国的最大心愿。送别仪式上,前来送别的茶人都能说得出几个张天福支持地方茶业发展的故事。

  香港元泰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魏文生犹记得,当初他创办“元泰”红茶,立志将红茶推向海外时,幸得张天福的支持。他说,张天福以福建省政协委员身份连连建言,力保“闽红三大功夫”——坦洋工夫、政和功夫和白琳功夫,给予“元泰”红茶很多支持。

  “张老对我们说,红茶占据世界茶叶市场销量八成以上,福建是红茶的故乡,但我们却没有发展好,愧对茶界先辈。”张天福的话,深深地印在了魏文生的脑海里。

  从“中国茶都”福建安溪赶来的茶农廖桂清的手机里,留存着张天福连续多年探访安溪茶园的照片。照片上,老先生或站着抚叶,或蹲着摸土,有时他还坐在轮椅中。

  一叶香茗伴百载,俭清和静人如茶。这成为了张天福一生的最好写照。(完)

【编辑:于晓】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