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福建寿宁老区村的古风新韵

2017年07月04日 11: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福建寿宁老区村的古风新韵
    图为泮洋村景。 吴苏梅 摄

  中新网宁德7月4日电 (叶茂 吴苏梅)走进福建寿宁县大安乡泮洋老区村,一栋栋新建的砖混楼房与连片的古民居,背靠大山、沿着村道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村内溪流淙淙流淌、清澈见底,垂柳、桃树、仿古走廊,组成一幅南国水乡的美景。

  泮洋村古名“立茂村”,因整个村庄如鸡卵型,又似舟形停泊洋中,一条大溪把村分为两半,民传“鸡卵劈对半半圆”后谐音取名泮洋。陈姓始祖荣公于宋大观元年(1107年)创基泮洋,迄今已有900多年,村民也大多是陈姓后代。

图为临水老宅。 吴苏梅 摄
图为临水老宅。 吴苏梅 摄

  随便走入村中一处土木老宅,均能见到寿宁县常见的民房格局与民间习俗:大门、侧门、小狗洞、天井、钱币形排水孔,以及门楣上象征着“福临门”、“福到富到”的倒挂蝙蝠,屋脊上象征着“富贵才子”的石雕……

  村中占地最广的民房有180多年历史,占地1350多平方米,有60多个房间。据村主任陈清永介绍,100多年前,房子的主人陈开邦在福安、霞浦一带做茶叶生意,在大安、坑底等地有上万亩土地,曾买下福安市一整条商业街。

  位于村中的“陈氏支祠”更是独具特色。它建于同治辛酉年间,占地十分宽广,分前后院落,房顶上、墙壁上绘着精美的壁画。前院设有戏台,可容纳一两百人看戏。戏台两侧有两层十几间房屋,戏台的墙壁上还留下许多前人到此看戏而作的墨迹。

  当地村民介绍,清、中华民国期间,该村曾创办北路戏班、木偶戏班、唢呐班,素有“村头狮,泮洋戏”之说,在邻近县城演出各领风骚,各地的戏班来此演出也吸引了周边山乡和邻县百姓前往观看,村落颇为繁华。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年青人纷纷外出,泮洋像绝大多数农村一样被脏乱困扰。直到2011年1月,福建省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季光明到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大力推动基础设施,村民的口袋也日益殷实。

  “早年,村里溪边到处都是垃圾,房屋四周到处都是鸡鸭舍,气味难闻。”陈清永说,后来村两委推进“美化、绿化、亮化”工程,从源头上解决“脏、乱、差”现象,并在村边溪岸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发动群众种植香樟、柳树等6万多株。

图为村中一角。 吴苏梅 摄
图为村中一角。 吴苏梅 摄

  村里还成立了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筹资逾千万元实施道路、水利、桥梁等主要项目建设,完成1000多米防洪堤、景观桥梁、1250平方米标准游泳场、800平方米村级综合服务大楼、800米河道石护栏护坡、8条栏河坝、2条机耕路、1个河滨公园等建设。

  基础设施上去了,产业也不能落下。村委为群众无偿提供苗木,发动群众种植毛竹、山茶树、太子参、柿子、锥栗等经济作物。

  2013年,泮洋村委利用高山生态优势,在老党员陈建华的带头下,通过发放计生小额贴息贷款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流转土地,吸收多名计生户、精准贫困户抱团成立合作社,搭建半温式大棚种植非洲菊、玫瑰、黄莺等高山特色花卉110亩。

  这两年,他们又在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展成立农业公司,采取无公害标准化种植管理发展起水果采摘园,种植300多亩猕猴桃、20亩葡萄、15亩芦笋等。

图为陈氏支祠全景。 吴苏梅 摄
图为陈氏支祠全景。 吴苏梅 摄

  “猕猴桃、葡萄等明年的收益能达到200万元,到丰产期就会更多了。”计生贫困户陈日孝说,他和几个生活困难的社员在公司上班,每个月有3000多元工资,年底还有分红,比出去打工强多了。

  今年,泮洋村委流转200亩土地种植杨梅,吸纳全村19户精准贫困户以产业扶贫奖补资金入股,建立了村委代建代管代售、贫困户入股分红的产业扶贫模式,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确保19户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致富。(完)

【编辑:李明阳】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