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告别“穷山恶水” 江西石城变身风景区

2017年08月21日 18: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江西赣州8月21日电 题:告别“穷山恶水” 江西石城变身风景区

  中新社记者 苏路程

  “我们这儿原来就是‘穷山恶水’”,站在通天寨的木栈道上,俯瞰游人如织的大畲村,张德兴说,“真没想到,臭水河治好后,还能发展旅游。”

  张德兴是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琴江镇大畲村党支部书记。在他小时候,河面没什么垃圾,河水清澈见底,站在岸上都能见到鱼虾。

  “后来,听说有人看中了村子后面的那座山,山里有矿。”张德兴指着远处一处裸露着地表的山说,自从有人来挖矿后,河水就慢慢变混了,“村里也有人养猪,猪粪猪尿直接排到河里,这也是造成河水变脏的一个原因。”

  幸运的是,前些年,石城开始治理水污染,启动废弃矿山污染治理工程、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新农村建设等工作。

  除了污染治理,石城县还在大畲村改造农田栽种百亩莲花,开发种植油茶,兴建山塘。依托大畲村中的南庐屋、通天寨等景点,石城县提出打造通天寨大景区的理念,对通天寨、大畲村、爱莲山庄等项目进行统一规划,发展乡村旅游业。

  如今,大畲河恢复了原貌,河水“活”起来了,村民们的生活也“活”了起来。

  据统计,大畲村目前已发展农家乐土菜馆7家、旅游住宿宾馆一家、特色木雕加工作坊两家、10人售卖农产品,贫困户从事旅游三产人员超过150人;村旅游集体年总收入10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年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元。

  在大畲村村口经营农家饭馆的张烛荣说,环境恢复后,饭馆一年收入十几万元,这在以前不敢想,“从来不觉得山、水可以卖钱,就想到外面打工赚钱。”

  “赚到了钱,老百姓尝到了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的甜头,脏、乱、差的现象得到了根除。”张德兴说,大畲村离石城县县城5公里,每到周末就有很多人带着孩子到村里爬山、看古戏,到河里摸鱼,夏天看荷花。

  不过名气大了、游客多了,大畲村村主任黄光洪却有了新的担忧:“一是怕大畲村容纳不了那么多人;二是担心有些游客会随地扔垃圾,破坏生态环境。”

  为守护大畲村的绿水青山,石城县织造一张“生态滤网”,在大畲村新建了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备,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移交给专业的保洁公司,每条道路都放置了垃圾桶,每条溪流、水库设置了管理员,聘请了专职巡查员加强污染防治和日常监管。

  国家4A级景区通天寨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侧“卧”在通天寨脚下的南坑水库是“丹霞明珠”,河道开阔,河水清澈,是当地重要景点。

  55岁的赖外国负责南坑水库的卫生清洁和河道管理工作。早上8点,景区还未迎来第一批游客,他就清理完水库及周围的垃圾。“旅游给我们带来脱贫致富的希望,我们也要让游客看到干净、美丽的风景。”

  事实上,大畲村的蜕变是石城治山理水,并将绿水青山与旅游结合转化成资源优势的一个缩影。目前,石城提出“全域旅游”,继续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工作,把保护绿水青山作为发展第一要务。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石城全县共接待游客20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和71%。(完)

【编辑:刘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