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五十六个民族学生与一个“警察爸爸”

2018年02月26日 10: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武汉2月26日电 题:五十六个民族学生与一个“警察爸爸”

  中新社记者 徐金波

  连日来,汇聚56个民族的中南民族大学近3万名学子陆续返校,50多岁的武汉公安民警夏清良作为这里的责任区民警,每天都到校园巡查,不仅向学生们传授安全知识,而且了解他们的生活与思想状态,学生们则亲切地称他“夏爸爸”。

  校园安宁“守护神”

  “他一直都是我们校园安全的‘守护神’,有个外号叫‘一呼通’!”提及夏清良,藏族姑娘小云(化名)竖起大拇指,“校园内到处都有印有‘夏爸爸’照片和电话的联系卡”。

  2016年考入中南民族大学的小云,本想挣钱减轻父母负担,却在大二时遭遇网络诈骗。正当她一筹莫展、束手无策之际,“夏爸爸”得知事情后立即挺身而出,不仅代表她父亲与对方交涉,而且帮她争取勤工俭学岗位,帮助她走出困境。

  夏清良说,学生大多涉世未深、思想单纯,自我防范意识比较薄弱。如何教育学生提高警惕,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校园稳定,这是他工作的头等大事。

  为此,他熟练掌握国家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自2001年他担任中南民族大学责任区民警以来,其辖区连续17年无重大刑事案件、无矛盾升级引发的敏感事件。

  困难学子暖心人

  “故事不倾诉,感激不表达,我难以释怀”,苗族毕业生王涛的感谢信揭开了夏清良的一个“秘密”。2008年,他到中南民族大学上学的第一个冬天,没有毛衣穿、裤子短一截,被巡查校园的夏清良看见,夏清良给他买了保暖衣、羽绒服,并每个月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300元(人民币,下同)给他当生活费,直至他大学毕业。

  据不完全统计,17年来夏清良默默资助的少数民族学生达26人,资金累计达10余万元。“我们家庭并不富裕,但他资助贫困学生比对自己孩子还慷慨”,夏清良妻子唐祝英说,她35岁就病休在家,女儿上大学一个月生活费也仅有300元。

  唐祝英透露,“老夏资助学生,回家会如实‘报帐’。起初,他两百、三百、五百地拿出去,我心里多少有点心疼,但当我亲眼看到他带回家的这些贫困孩子,我也深有触动。”

  夏清良说,他从小就生活在湖北一个贫穷的农村,上中学长身体时却吃不上一顿白米饭,好心的乡亲主动接济。来到中南民族大学工作,他了解到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地区,便主动联系他们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民族团结践行者

  中南民族大学藏族学生巴桑卓玛说,她的理想是当一名检察官。今年寒假她一边在快餐店打工,一边复习专业课程备战司法考试。

  “书太多,家太远,回去不方便。”她告诉记者,从武汉到日喀则的家,要坐两天两夜火车还要转汽车,如果时间不凑巧,行程还会增加一天。这是她第一次离开家人在外过新年。

  夏清良在假期巡查校园了解到此情况,除夕下午特意将巴桑桌玛、普拉姆等3名藏族学生接到家中,与家人一起吃团圆饭。

  正月初一,恰逢藏历新年。夏清良又来到学校,将留校过年的8位少数民族学生请到活动中心一起过节,并给每个贫困学子送上新年的祝福及压岁包。学生们高兴地跳起了锅庄舞,将一条条美丽的哈达献给了“夏爸爸”。

  武汉市公安局负责人表示,中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学生占比超过六成,各种民族习惯、意识形态在此交融,夏清良把团结“印”到了各民族青年的心坎上。(完)

【编辑:于晓】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