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录取了没报到,怎么避免浪费教育资源

2018年07月19日 03:36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录取了没报到,怎么避免浪费教育资源

  心理嘀咕

  如果尽快推进改革,高校拥有更大的招生自主权,很多问题将迎刃而解。

  又到了一年一度高考录取的时间,学校和考生们的博弈也掀开了帷幕。对拟录取的高校而言,如何才能录取到并录取满尽可能理想的学生是一个难题。不仅二本或专科高校会面临录满学生,却总有学生放弃不来报到的情况,即使是985名校,也可能有个别学生在录取后改主意放弃的。

  客观地说,录取了又放弃去读不啻是对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如果把放弃的指标用来录取另一名梦寐以求却又失之交臂的学生,多好。

  所以,近期河南省就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来试图解决这个问题。该政策规定,如果这类考生第二年继续参加高考,将限制其高考志愿填报数量,最多只能填两个。考生失信事实也将记入其个人诚信档案,在普通高招录取中向高校提供,高校作为对考生品德衡量的依据,可以拒绝录取失信考生。

  且慢,考生录取了不去读真的是考生在浪费教育资源吗?高校完全可以根据历年数据,适当超额录取一定比例的学生来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航空公司就是采用这样的方式来避免浪费运力。

  问题不在考生,在学校。学校没有权力来根据历年数据进行超额录取。中国高校的录取名额是少有的还在完全沿袭计划管理的领域。一所高校招多少学生,哪些专业招多少学生,以及在哪个省招多少学生完全都是由上级主管部门下放招生指标。例如,四川一名前十的考生想填报他梦想的北师大心理学,对不起,填报不上,因为今年度北师大心理学在四川没有投放招生名额。

  换言之,一所高校招多少学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学校并没有权力决定是否要超额。考生也一样,无论他填报了多少所学校,最终只能有一所学校向他发出录取通知书。

  相对地,那些申请国外高校的学生,却可能收到几所乃至十几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考生可以反复斟酌比较再做定夺。

  所以,考生被录取后选择放弃,从而导致高校教育资源浪费的问题,还真不能简单粗暴地将大棒打在考生身上。问题的关键是高等教育录取的管理工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这本质上就是一个管理问题。从学校的层面上,特别是地方基层的高校,拟录取之前可以先与考生电话沟通,以确定考生的意愿,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录取后放弃的现象。

  从教育管理部门的角度,下放一定额度的盈余指标给各所学校,而非一个萝卜一个坑的锁死,那么,根据历年数据,可以在大范围内减少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

  事实上,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门就已经开始探索授权高校自主招生,当时划定了全国22所重点高校允许5%的名额用于自主招生。到2014年,被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招生的高校扩大到90所,并开始酝酿探索向全体不同层次高校下放招生自主权。

  如果这项改革能加快落实,高校拥有更大的招生自主权,很多问题将迎刃而解。

  通过处罚录取后放弃的考生,或许能震慑一部分考生,却一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等教育资源的效率问题。

  □唐映红(学者)

【编辑:史建磊】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