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看西宁地下管廊“治愈”马路“拉链”顽疾

2018年07月28日 20: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看西宁地下管廊“治愈”马路“拉链”顽疾
    青海师范大学新校区的地下综合管廊。 中新网记者 富宇 摄

  中新网西宁7月28日电,(记者 富宇) 7月27日,“大美青海·梦幻察尔汗——2018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看青海”采访团一行走进位于青海师范大学新校区的学院路地下综合管廊参观,近5000米的管廊在灯光下向两侧延伸。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将治愈马路“拉链”、 城市“蜘蛛网”这些饱受诟病的“城市病”。

  从管廊入口进入,沿着楼梯进入第二层,眼前,集电力、通信、供水等多种市政管线于一体的综合管廊,一览无余。这是西宁市首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示范工程。

  总长4.76公里的师大新校区片区地下综合管廊由五个舱室组成,规划容纳电力、通信、给水、再生水、热力、燃气、污水、雨水等8类管线。综合舱的一侧是已投入使用的雨水舱和污水舱,另一侧是电力舱,安装了10千伏电缆,电力舱的旁边是外挂式燃气舱,这样充分考虑了燃气使用的安全性。

地下管廊中的电力支架,可有效解决城市“蜘蛛网”问题。<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网</a>记者 富宇 摄
地下管廊中的电力支架,可有效解决城市“蜘蛛网”问题。中新网记者 富宇 摄

  整个管廊埋深2.5米,避开了1.3米的道路冻土层,另外1.2米用于容纳所有过路管线。管廊顶部是人行道或绿化带,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不影响道路交通。每隔一段距离,管廊都预留了人员出入口、通风口及管线材料投料口,今后管线更换或增容不用破开路面,直接从管线材料投料口接入即可,能满足百年需求。

地下管廊剖面示意。<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网</a>记者 富宇 摄
地下管廊剖面示意。中新网记者 富宇 摄

  “在管廊示范工程建设中,我们积极引进了‘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在新材料方面,自2016年4月起,率先采用铝合金模板,管廊项目开工起,自主研发、试验、改进墙体移动模架体系共计6次,使用墙体移动模架体系,不仅混凝土成型效果好,而且提高了施工速度,有效解决了周转料具的水平运输,累计投入十套墙体移动模架体系,实现了每段管廊墙体模架的移动、支模、浇筑、脱模仅用3天时间,累计使用墙体移动模架体系施工管廊8.5km。”中建八局西北公司副总工程师、青海经理部经理卢国春告诉记者。

墙体自行式移动模架体系。<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网</a>记者 富宇 摄
墙体自行式移动模架体系。中新网记者 富宇 摄

  2015年,西宁市启动了地下管廊建设。根据规划,管廊工程规划范围涉及全市域,总长624公里,包括西宁市中心城区、多巴新城区、甘河工业园区,湟中、大通和湟源县城区。

【编辑:杨彦宇】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