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小联合国”里的民警老娘舅:会十国语言巧解千家结

2018年12月25日 18: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小联合国”里的民警老娘舅:会十国语言巧解千家结
    图为杨延飞 邱成 摄

  中新网宁波12月25日电(记者 李佳赟 通讯员 杨淑芸)用英文发状态、用“表情包”配图,杨延飞编辑的宣传境外人员住宿登记法规的内容,在朋友圈一经发布,就秒获几十位“洋居民”点赞。

图为杨延飞与“洋居民” 邱成 摄
图为杨延飞与“洋居民” 邱成 摄

  杨延飞是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庄市派出所民警,负责街道境外人员住宿登记、治安管理等工作。在与洋居民“打交道”过程中,这名“90后”民警不仅自学10国语言,还与600余名外国居民互加微信好友,成为“小联合国”里的“老娘舅”。

  据统计,庄市街道共居住着来自全球84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境外人员,他们有的不远万里励志求学,有的漂洋过海交流文化,也有的在此艰苦创业,因此这里也有“小联合国”之称。

  要和洋居民“打成一片”,首先得过“语言关”。“大学毕业后就没怎么使用过英语,都忘得差不多了。”杨延飞坦言,为了重拾英语,每天上下班路上都听BBC广播练习听力,平常有时间就读英文报刊和书籍,锻炼英语思维能力。

  而为了拉近与其他非英语国家境外人员的距离,杨延飞又向从未接触过的西班牙语、俄语、日语发起进攻,利用上下班的碎片时间背单词、听录音。

图为杨延飞与“洋居民” 邱成 摄
图为杨延飞与“洋居民” 邱成 摄

  经过一年多实践,杨延飞不仅可以流利地用英语和洋居民交流,还能“自由切换”十多种语言进行简单对话。“虽然很多境外居民都会英语或中文,但我相信,用他们本国语言交流,才能真正走进心中。”杨延飞说。

  为了让沟通无隔阂,杨延飞还会逐一学习不同国家的礼仪。“比如,在与土耳其人告别时,我会先用土耳其语打招呼,再双手交叉于胸前微鞠躬,表示欢迎下次再来。”杨延飞说。

  正是因为真诚与用心,杨延飞成了“洋居民”心中亲切的“老娘舅”。

  比如,有外国人想给电瓶车安装防盗系统,经过杨延飞协调,凭护照就可以登记办理;外国租户和中国房东发生纠纷,他就充当“和事佬”,出面协调解决;有些外国年轻人遇到感情问题,杨延飞还会为他们做心理疏导……

  为了在网络时代更好地开展街道管理工作,杨延飞还专门申请了一个涉外微信号,手机里加了600余名外国好友,当他联系不上某个人时,就会在微信朋友圈发“寻人启事”,不少外国朋友便会帮他奔走@当事人:“PoliceYang又在找你了!”

  在杨延飞心中,始终有一个和谐包容的“国际社区梦”。

  “如今随着国际交流加深,在中国的境外居民增多,但由于风俗习惯、生活作息不同,不少境外人员始终难以融入当地环境。”杨延飞表示,未来,他将邀请高校学生组建翻译团队,搭建起境外人员与当地居民的交流桥梁,并邀请“洋居民”加入当地民俗节庆活动,营造语言共通、文化共融的和谐环境。

  “我是个小人物,但我很幸运遇上了新时代,是这个波澜壮阔的舞台给了我一个展现的机会。”杨延飞表示,他会继续追求自己的“国际大梦想”,当好中国警察的“一扇窗”。(完)

【编辑:左盛丹】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