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探寻五华“宝物”揭开古城神秘面纱

2019年01月09日 10:51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 

  梅州五华县博物馆馆藏近四千件物品,涵盖中生代至近现代各种类文物
  探寻五华“宝物”揭开古城神秘面纱

  群众在五华县博物馆内参观文物。

  从远处眺望距梅州五华县华城镇(古长乐县城)南部3公里的塔岗村,村庄背靠着一座由两个山岗组成的“马鞍”形山丘,神秘而引人注目。登上山丘,脚底下踩着的是深埋千年的狮雄山遗址。1982年至今,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五华县博物馆先后五次对该遗址进行调查、发掘,出土了数百件铁器、陶器、石器、封泥、碳化植物等文物。如今大部分文物收藏于五华县博物馆。

  五华县博物馆位于五华县城水寨镇文化街上,该馆现有藏品近4000件,这些文物涵盖了中生代的恐龙蛋化石,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各朝各代器物和近现代革命文物,见证了五华县的发展历程及客家文化的形成过程。狮雄山遗址出土文物是该馆重要的馆藏文物,其中封泥、碳化物、板瓦等在岭南各县博物馆中极为少见。

  历史遗迹

  两千年前建筑城址出土 还原南越王赵佗岭南开拓史

  水寨镇文化街上,有一处幽静之地,聚集了五华县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走进此地,能听到悠扬的山歌声,琅琅读书声,看到非遗项目的排演。博物馆位于这座环形楼的右侧,共有三层楼高,其中二三层分布着两个展馆,分别为长期展览馆和临时展览馆。

  在二楼的长期展览馆里,展出的是“狮雄山秦汉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展”。展厅门口贴着一副对联:“考古城历史 研秦汉遗风”。走进展厅,墙上挂着五次遗址调查、挖掘的照片,而玻璃展柜里则展示出了出土文物。西汉时期人们的生活物品如酒樽、壶等陶器、铜器,象征身份的板瓦,纺轮、网坠等谋生工具,军事用品封泥等一字排开,陈列其中。其中部分物品出土时仅为瓦片,经过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修复还原,形成完整物品陈列展览。

  “这个温酒樽出土时,还很完整。上面的花纹为水波纹,图案比较单一,是西汉时期的物品。”五华县博物馆副馆长刘仲仁从1996年开始研究文物,至今已有22年。他说,据五华县老一辈文物研究者介绍,狮雄山遗址的发现源于全国第一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

  狮雄山因状似一头雄壮的狮子而得名。上世纪70、80年代,塔岗村村民上山种木薯,在开山垦地时,挖到了大量瓦片。1982年开展全国第一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时,当时的五华县博物馆工作人员从当地村民处得知狮雄山上有大量遗物,便前往考察。站在山头上,看着土地里的大量块状物品,普查人员还以为此处是砖窑,将样本上呈梅州市,引起了相关专家的关注。认为块状物品为瓦片,为秦汉时期的遗物,于是将瓦片上交到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发现,这些瓦片中有秦汉时期的绳纹瓦片和戳印方格纹陶片,其复原后的形状、大小,可断定拥有者必定是身份地位较高之人,于是立即组织专家、学者前往五华调查、发掘。

  1984年至1990年之间,广东省博物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五华县博物馆,先后4次对狮雄山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揭露面积共计768平方米,发现建筑基址3处,出土了建筑材料、陶器、铜器、石器等遗物。断定此处不仅仅是墓葬,而是遗址群,并初步将其定为南越国时期的宫殿建筑遗址——长乐台,西汉南越王赵佗在岭南所建的四大行宫之一。

  在第四次考古发掘20年后,2011年至2013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五华县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第五次调查、勘探和试掘。此次勘探除了大量建筑材料外,还发现了封泥、碳化植物种子等遗物,明确了狮雄山遗址的年代、布局、结构和性质,此处是秦汉早期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的建筑城址。其年代与赵佗叱咤风云的岭南开拓期完全吻合,与文献的记载相呼应。

  此前,在岭南地区极少发现“岭南第一人”赵佗的遗迹,狮雄山遗址因而名声大振。五次考古发掘,狮雄山遗址共出土文物数百件。其中出土了58枚极为珍贵的封泥,封泥上印有“定楬之印”“定楬丞印”等文字,广东目前仅有此处出土封泥。从封泥文字的文例判断,很可能是当时县级职官的印章。“这些印泥把五华县的历史往前推进了2000多年,证明秦汉时期五华县就已存在县区域建置。”五华县博物馆馆长张汉彬参与了狮雄山遗址的第五次发掘工作,见证了大量文物的出土。

  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的碳化植物标本。这些植物种子深埋地中2000多年,出土时虽因碳化呈现黑色,但仍旧保持着原来的形状。目前这些植物种子标本被安置在绝氧的瓶罐,并保存在恒温冰箱中。记者在五华县博物馆馆藏仓库的冰箱中看到,冰箱温度显示为5摄氏度。

  为了保护狮雄山遗址,原来发掘的建筑群遗址已被填平,如今站在狮雄山上,与别处的山头并无二样,而脚下依旧有许多神秘之处待开发。“据计算,狮雄山遗址规模达20万平方米。还有很多待挖掘的部分。”张汉彬介绍,五华县将在狮雄山遗址上建秦汉建筑遗址公园,以保护这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名人遗物

  记录五华的闪耀“星星” 为人文史研究提供资料

  今年1月1日,在香港五华同乡总会的见证下,五华旅港同乡会在五华县横陂镇举行了世界球王李惠堂在港部分珍贵物品捐赠仪式。此次捐赠珍贵文物为10本与李惠堂本人有关的书籍,由五华县博物馆收藏保管。

  目前,这些书籍正在归档整理。笔者在五华县博物馆看到这批书籍,书页已泛黄,留下了时间的痕迹。“这些文物中有李惠堂所写的诗歌,也有描述他成长历程的书籍。为五华进一步挖掘和弘扬球王精神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有助于研究人员还原李惠堂在港时的所见所闻及内心世界。”看着这些书,张汉彬说。

  李惠堂1905年出生于香港,4岁那年,他随母亲回到家乡五华县锡坑乡(现为锡坑镇)老楼村居住。在那里,这个天性喜爱足球的孩子,把家门口的狗洞当成球门,不停练习。从香港带回的足球被踢坏后,就从家门口的两棵柚子树上摘下柚子来当球踢。等到树上的柚子都被摘完后,他又用布巾扎成布团当作皮球来练习。

  小时的刻苦练习,成就了他的“脚下功夫”。回到香港后,1921年,16岁的李惠堂考入足球运动比较普及的皇仁书院,接受了系统的足球训练。第二年他就被选入香港最有名气的足球劲旅——南华队,出任主力前锋。1923年入选中国队,分别于1923年、1925年、1930年、1934年参加了远东运动会足球赛,4次都为中国队夺得冠军。

  1976年联邦德国一家权威性的足球杂志曾组织过一次评选活动,将中国的李惠堂与巴西的贝利、德国的贝肯鲍尔、阿根廷的斯蒂法诺和匈牙利的普斯卡什并列评为“世界五大球王”。

  在五华县的发展历史上,存在着许许多多闪耀的名字,他们为五华的发展、地区的昌盛、国家的兴旺作出了诸多贡献。五华县博物馆中收藏了众多名人遗物,为后世研究及为后代了解这些名人事迹留作重要证明。

  东江革命根据地和东江红军主要创建者之一古大存,也有部分遗物留存在五华县博物馆内。五华县博物馆成立后,工作人员从各处收集了大量的古大存遗物,现在大部分已移交至古大存故居处保管,博物馆内仅留有部分。

  1987年4月24日,古大存诞生在五华县梅林镇优河村的一座客家传统民居。23岁时,古大存考取广东法政专门学校。在校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接受了共产主义的思想,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上世纪20年代,古大存参加革命后,率领家乡人民起来闹革命。大革命失败后,他的家庭受到敌人严重摧残,先后有12名亲人遇害,其中10人为革命烈士。古大存强忍悲痛,带领幸存的战士走进八乡山继续革命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

  1930年4月下旬,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丰顺县八乡山召开。5月1日,大会正式宣布成立东江苏维埃政府,选举古大存为苏维埃政府副委员长,同时正式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由古大存任军长,下辖6个团、全军约3000人。后来,革命屡受挫折,古大存仍不折不挠地率领部队坚持斗争,成为东江地区一面不倒的旗帜。

  在革命生涯中,古大存一直坚持战斗在第一线,为民族的解放独立富强立下了汗马功劳。新中国成立后,古大存历任省政府副主席、副省长,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常委、副书记、第一副书记、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等职。他一生为革命事业立下过许多功绩,但从不居功自傲。

  “李惠堂、古大存的遗物不仅丰富了博物馆的馆藏,也为后世研究五华人文历史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料。”

  时代遗存

  馆藏近四千件文物 恐龙蛋横跨亿年展现世人面前

  五华县博物馆三楼的临时展厅里,近期展出的是“客家传统工具文物展”,该展将一直持续到3月。展厅里摆放了鸡公车、趟子、风车等传统客家农具,算盘、化妆柜等生活用具,以及古时客家人劳作场景的老照片。展出的用具在原有破败的基础上,进行了粉饰、维修,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眼前。

  “五华县是世界客家人最集中的居住地之一,祖辈们通过几百年的劳作和生活,创造了丰富的客家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客家民俗文物。现在因为时代变迁,很多生产、生活的工具不再使用,搁置在老屋墙角,随着时间推移慢慢毁坏了。”刘仲仁说,这些民俗文物非常脆弱,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必要且关键。

  五华县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馆藏近4000件文物,文物种类丰富,时代涉及久远。从中生代的恐龙蛋化石,新石器石器的彩陶壶和各式石器,青铜器鸡形壶、三足双耳铜鼎,秦代半两钱,汉代彩绘茧形壶,宋代影清帖人物龙虎带盖魂瓶,明代青釉三足炉,清雍正蓝釉双耳瓶、乾隆蓝釉描金瓶、清青花福禄寿四系带流壶等物品,以及画作、书法、碑刻、刻版等文物。

  这些文物都是该馆成立十多年来收集和本地出土的,反映了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文化,为研究五华县历史和客家文化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大部分文物现存于五华县馆藏仓库。该仓库需要馆长与副馆长所持有的不同钥匙,一起使用时才能打开。笔者在仓库里看到,除了用于放狮雄山遗址出土的碳化植物种子的冰箱外,还有多个恒温恒湿储柜,里面放着对环境有较高要求的文物。

  一个包裹较好的恐龙蛋化石引起了笔者注意。化石共有两块,被布包裹着,呈现椭圆形,壳呈黑灰色,蛋清呈青灰色,核呈红砂岩牛肝石色。一个为长16.8厘米,宽7厘米,厚5厘米;另一个略有缺损,残长15厘米,宽7.5厘米,厚5厘米。拿在手上比手掌略大。

  张汉彬介绍,这两块恐龙蛋化石是1995年8月,从一个江西来五华打工的农民工手里征集而来。经专家鉴定,化石于江西赣南出土,恐龙蛋源于白垩纪时代。

  博物馆内藏有62件珍贵文物,其中夔龙纹三足双耳铜鼎保存完好,价值极高。该铜鼎为春秋时期的用品。笔者看到铜鼎中部为圆柱形,敞口、卷唇,盖为覆盘形,设子母口与器身吻合,底部为马蹄足,周身连盖均刻绘夔龙纹。

  四鸟菱花铜镜为唐代物品,直径16.7厘米,厚0.7厘米,小小的一块铜镜周边为八瓣菱花,花瓣内对称分布着四碟四花,花蕾与花瓣用细线圆圈分格,圆圈内对称四鸟四花,十分精致美观,反映了唐朝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

  “除了将整理、收集的文物以及考古挖掘的文物在博物馆内展览外,五华县博物馆本着‘走出去、扩宣传、引进来、长见识’的工作思路,经常下基层、进校园、走社区举办各类巡回展览,让更多的人欣赏文物,熟知文物历史,从而共同参与到文物保护中。”张汉彬说,文物是先辈们的智慧结晶,是历史留给现代人的宝贵遗产,也是各个时期历史事件的见证和百姓生活状况的体现,希望有更多人走近文物、了解文物,共同保护好这些“宝物”。

  ■相关

  岭南客家先祖赵佗与他的城邑

  赵佗出生于约公元前240年,为秦朝巨鹿郡东垣(汉眞定)人。秦朝南海龙川令,南越国创建者。原为秦朝将领,与任嚣南下攻打百越。秦末大乱时,赵佗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汉高祖三年(前204年)至建元四年(前137年)在位。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着手前进岭南百越之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任嚣病亡,赵佗即向南岭各关口的军队传达了据险防守的指令,并借机杀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们,换上自己的亲信。

  秦朝灭亡后,汉高祖三年(前204年),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岭南建立南越国,号称“南越武王”。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夏,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归汉。在陆贾劝说下,赵佗接受了汉高祖赐给的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

  吕后七年(前181年)秋,吕后临朝,发布了禁止和南越交界的地区对南越出售铁器和其它物品的禁令。于是赵佗自称“南越武帝”,发兵攻打长沙国,并在攻占长沙国的边境数县后撤回。

  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赵佗去世,享年约一百余岁,葬于番禺(今广州)。赵佗死后,其后代续任了4代南越王至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所灭。

  赵佗从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作为秦始皇攻打南越的50万大军的副帅,一直到建元四年(前137年)去世,一共统治岭南81年。

  狮雄山遗址被认为是赵佗攻打南越时的军事要地及成为南越王后所设立的城邑或城堡。狮雄山出土的碳化植物种子样本有40多个种类,除稻谷与粟等农作物外,还有冬瓜、甜瓜、荔枝、桃、杨梅、橄榄、乌榄等瓜果,反映出当时的植物生态和日常饮食内容。

  此外,狮雄山遗址还出土了封泥和铜鼎等使用物,说明赵佗来到岭南后,将中原文化带到了岭南地区。除此之外,一些女子、贵族、官吏、商人等也随着赵佗迁往岭南。因而赵佗也被称为“岭南第一人”,尊为岭南客家的先祖。

  南方日报记者 张柳青 通讯员 张炳锋

  五华县博物馆供图

【编辑:姜贞宇】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