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让天下确有免费午餐:雨花斋的“膳”与“善”

2019年02月26日 18: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杭州2月26日电 题:让天下确有免费午餐:雨花斋的“膳”与“善”

  作者 钱晨菲

  一家免费的餐厅如何经营?能维持多久?作为杭州余杭雨花斋的发起人之一,章时灵最初的答案是未知的。如今看着就餐的人越来越多,她言语坚定,“雨花斋里的‘膳’与‘善’让我感动,餐厅会一直办下去。”

  雨花斋位于杭州余杭一小区内,开设至今已满三年。因全年无休供应免费午餐,被称为“中国最傻餐厅”。

  每天刚过11时,雨花斋就座无虚席了。

  食客们排队取餐说着“谢谢”,义工们深鞠躬呈上热菜……全过程并无太多交流,井然有序间却透着温情。就餐期间,食客们细嚼慢咽,绝少发出声音,光盘后安静离座。

  “没想到这里的饭菜这么适合老年人,素食、少油、少盐、软糯。”61岁的杨北平是雨花斋的常客,退休后中午吃什么成了他最大的烦恼,“白天孩子上班,一个人在家做饭太麻烦。我在雨花斋还交了许多新朋友。”

  像杨北平一样的人还有很多,每天中午都会有200余人来雨花斋就餐。但公益事业同样需要经济支撑,这一暖心之举的背后究竟是如何维持?章时灵道出了中间的不易和感动。

  她介绍,虽然雨花斋是公益组织没有收入,却有着两本特殊的账本。一本记录着雨花斋每日的志愿者人数和就餐人数;另一本则详细地记录着雨花斋接收到的爱心帮助。

  2019年1月11日,徐林红捐赠玉米汤圆4箱;1月13日,萧珠芳捐赠爱心款500元(人民币,下同);1月16日,“乡情菜园”供应青菜35斤、毛毛菜78斤……

  “雨花斋仅食材每天就需花费约1000元,餐厅能走到今天,要感谢太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章时灵表示,除了物资支持,热心的义工团队也给雨花斋注入温暖和活力。

  每天6时,就有义工陆续赶来——义工是流动的,每天人数不等且身份各异,年轻白领、学生、退休老人均有。

  董媛媛是一家出口企业的老板娘,只要有时间,她就会来雨花斋帮忙。为人和善的她与生意场上的强大气场判若两人。“我感觉老人们特别不容易,我把他们当作自己的长辈来孝顺。还有的老人在盛完饭后甚至会向我鞠躬,让我特别感动。”

  或洗菜、或盛饭、或整理餐具……义工团队中也不乏白发苍苍的老人。从最初的好奇尝试,到热心志愿服务,他们对雨花斋的态度在悄然间改变着。

  张柏洙亦是其中一位,患有眼疾的他不能与其他义工一样参与备餐和盛饭工作,回收餐具成为了他的固定岗位。

  “奉献是相互的,虽然我眼睛不好,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很开心。”作为农民,几乎没有经济收入的他还主动捐赠了200元用于雨花斋的日常开销。

  不论是80岁高龄仍每天坚持做义工的王士平,还是月工资不足2000元却经常参与捐赠的汤德华;不论是卖废品换来的10元、20元,还是偷偷塞在角落里的一包盐、悄悄压在碗下的100元……在雨花斋,暖心的故事每天在上演。

  “我们把雨花斋当作自己的家,人与人之间的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随着以‘膳’传‘善’的爱心磁场紧紧凝聚。只要家人需要,雨花斋一直都在。”章时灵说。(完)

【编辑:刘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