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河西走廊农民“掌上务农” 告别“苦力+蛮力”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21日 10: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小康中国】河西走廊农民“掌上务农” 告别“苦力+蛮力”

  【解说】夏季的早晨,在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下双镇日光温室现代农业园,河水村村民李忠诚在大棚内,操作机器,将帘子拉起,打开手机查看温度和湿度等信息后,开始采摘西红柿。

  武威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之门户,其下辖的凉州区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日光温室种植面积列全省第一。

  世代“庄稼汉”的李忠诚怎么也没有想到,“掌上务农”生活,竟会如此轻松和简单。

  【同期】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下双镇河水村村民 李忠诚

  1997年搭上的棚,当初那时候,也就是我们武威一代日光温室,早上起来,还要准时拉(草)帘子,拉1个棚上的(草)帘子,1个人的话,40多分钟,下午还要放帘子,人工需要30多分钟。

  【解说】朝阳洒在蔬菜基地的大棚上,显得整个园区静谧而又充满生机。大棚内,西红柿长势旺盛,隐藏其中的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等设备格外显眼。

  从未上过学的李忠诚理解不了“智慧农业”的含义,但他知道,以前种田是全家总动员,如今科技设备入棚,让他们不再苦力、蛮力干农活。

  【同期】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下双镇河水村村民 李忠诚

  政府给我们在棚里面装了一个app,可以说就是,好多都是机械化设备,手机上有个app,我在家里,手机一点开,就可以看到棚里温度是多少,这会需不需要打开风口,还是温度低了,手机上一点,就把风口自动盖住了,有时候,自己不来(田间),也就把有些事,手机上就能操作完。

  【解说】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凉州区官方应用大数据平台,探索传统日光温室种植向智慧农业升级。

  下双镇办公室副主任杨志强介绍说,通过多系列传感器来监测作物的生长状况,有利于“智慧化”“精细化”种植。

  【同期】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下双镇办公室副主任 杨志强

  在我们日光温室中安装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每隔15分钟自动采集1次数据,进行我们大数据综合平台的1个汇总,大数据会对整个作物生理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就是为我们下一茬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解说】杨志强介绍说,原来一个农户最多种两座大棚,而如今,通过物联网,农户可以种植6座大棚。同时,当地还联合甘肃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建立了农业远程会诊平台,专家可随时调取监控数据及影像,进行线上会诊。

  据了解,2019年凉州区设施蔬菜生产面积达11.8万亩,总产量达80万吨,总产值达30.7亿元。

  艾庆龙 高展 甘肃武威报道

责任编辑:【李季】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