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四川“新农人”返乡书写“兴农”故事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20日 22: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小康中国】四川“新农人”返乡书写“兴农”故事

  【现场】“夕阳的余晖经过希望的田野,向南的候鸟待遇袅袅的炊烟……”

  【解说】7月中旬,在四川德阳高槐村的“田野秀场”,伴随着吉他琴弦拨动,“民谣小院”乐队歌声中描绘出一幅乡村画卷。

  【解说】“85后”音乐人张小黑是“民谣小院”乐队成员之一。一次偶然机会,他们决定把创作基地放在家乡德阳市的高槐村。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农人”,每到周末,他们就会以公益方式,为村民、游客演唱民谣。

  【同期】“85后”音乐人 张小黑

  首先是我们的音乐风格决定了我们适合在山谷里面,适合在诗和远方的田野。最终定下来高槐是因为这边有山有水,当地的居民也特别热情。现在包括我周围的一些朋友,一到了周末都是往农村去走,再加上我们其实也喜欢乡村的这种感觉,我们就想在这边生活,做我们想做的音乐。

  【解说】在离“田野秀场”不到百米的位置,是“新农人”胡蓉开的“染云山房”,主推植物染手作体验、健康轻食、度假民宿等。2014年,胡蓉在高槐村开了第一家咖啡馆。6年来,先后有23家咖啡馆开在了村内,高槐村成为一个网红“打卡点”。每逢周末、节假日,远近游客纷至沓来。

  【同期】德阳“新农人” 胡蓉

  因为当时我们在城里也是做文创的,所以我们在打造这个小院的时候,我们就把文创的元素、艺术的元素可能更多地植入到这个空间里。就是这种把城里很美好的东西和乡村里很美好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以后,一下子就像放鞭炮一样,一个“鞭炮”就“引爆”整个高槐村的咖啡休闲产业。

  【解说】如今,高槐村依托咖啡主业,引进3D打印、乡村音乐、青溯植染、“非遗”潮扇等新业态14个,吸引50余名外来“新农人”入驻,构建起当地村民与“新农人”众创共建模式,实现无名小山村从咖啡小镇向独具特色文创小镇蝶变。

  【同期】德阳“新农人” 胡蓉

  我觉得现在很欣喜的就是,看到越来越多的原居民在很积极地(转变)。打破了以前的村民(认为)我就是一个农民,我要不然在土地里面(种地),要不然去城里面打工的这种观念,让他们自己在家里面利用自己原来闲置的房屋,也可以和我们外来的“新农人”一样,也可以做很文艺的事业。

  【解说】“新农人”转变成为“兴农人”的故事不止发生在高槐村。在四川眉山市彭山区谢家街道李山村一个柑橘园内,果园主人刘沈厅正用自己研制的简易滴灌系统滴灌柑橘树。刘沈厅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16年底他回到家乡彭山承包果园,尝试新型种植技术,创建果业商会。如今,他又发挥专业特长,搭建了数字农业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直销本地特色农产品,引进外地的先进技术、农资工具等。

  【同期】眉山“新农人” 刘沈厅

  我在农业上面发明了三个专利。像比如说简易滴灌系统在整个四川省现在已经推广超过5000多亩,每一亩可以为大家节省500到800块设施成本,管理成本每亩还可以节约超过500块钱以上。我回来发现,在农村里面,整个农业是一个人才洼地。所以我们回来的话,其实我们年轻人的这种机会是非常多的。对我们来说,这种机会选择还有发展空间这些,其实一点都不比我们传统(认为)的一些好的职业差。

  【解说】像刘沈厅一样的“新农人”,仅眉山市彭山区就超过100人。正值青春的他们回到充满希望的乡野,用双手改变自己和身边人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广袤大地上一座座村庄。

  陈选斌 四川报道

责任编辑:【王思硕】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