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激励机制+治理结构+多元化 基金业亟待制度突围 (2)

2011年07月27日 09:39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治理结构待变

  基金公司高管惦记的是股权激励破局,持有人关心的问题则是基金公司治理机制何时、如何发生变革。一位第三方研究机构的高管表示,限制基金公司股东过大的影响力、提高持有人话语权、切实保护持有人利益,才是基金业真正走出困局,重新赢得投资者信任的关键所在。

  由于基金公司牌照属于稀缺资源,同时发起人又被限制在具备资格的金融企业,一方面造成基金业进入壁垒较高,另一方面客观导致股东对于基金公司的影响力较大。其结果是,部分基金公司管理层在股东压力下盲目追求管理规模扩张,甚至不惜牺牲持有人利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2007年牛市大搞分红营销、成长股泡沫时抢发中小盘基金,都使目前投资经验匮乏的投资者遭受了不小的损失。同时,治理结构的缺陷也不时地引发基金公司股东与管理层的不和乃至对立,因为“内耗”导致基金高管换人,进而影响基金公司稳定的例子也不鲜见。

  因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持有人利益高于一切”不应该仅仅是口号,而应该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得以体现。他们建议,《基金法》修订应考虑放开基金公司准入,扩大基金公司发起人范围,让基金业更充分、更市场化地竞争。同时,由于中国社会缺乏“委托-代理”的信托文化传统,可以考虑基金公司的多种组织形式,如试点公司制基金。在现有基金公司中,应该降低召开持有人大会的门槛,提高持有人话语权和监督权,从而让公募基金真正回归到为持有人服务的本质。

  多元化的呼声

  除了激励机制外,让诸多基金公司感到头疼的是,传统手段已经很难为公司带来增量。

  某基金公司高管指出,虽然当前新基金发行看似声势浩大,但得到的效果却基本上是基金业存量份额的“拆东墙补西墙”,基民赎老买新现象普遍,反观整个行业,则是总规模的不升反降。其中,最为市场诟病的则是严重的同质化发行。

  “业内经常讨论,就传统产品而言,公募基金业是不是已经到了‘饱和’的阶段?”该高管表示,“从这个角度而言,基金业要想再上一个台阶,多元化发展和产品的实质性创新将是必由之路。”

  东吴基金总裁徐建平指出,在基金业未来转型发展中,从业务角度而言,要实现从一元化向多元化的转变。目前,国内的资产管理主要以公募基金为主,私募或其他一些理财业务相对发展较慢、规模较小,但未来,非常有必要在专业化基础上实现资产管理行业的多元化。对此,他表示,希望通过《基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进一步拓宽基金公司的投资领域和业务范围,为基金业从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铺平道路。(记者 李良)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