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绿营欲借日本新安保法做文章 化解“大陆压力”

2015年09月25日 09:27 来源:东南网 参与互动 
绿营欲借日本新安保法做文章化解“大陆压力”

  日本当局强推新安保法,最近在台湾激起层层涟漪。马“政府”的低调表态背后,是蓝绿阵营截然不同的反应。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蔡英文又宣布即将赴日访问。新安保法无疑将成为东亚地区新的不稳定因素,这种新的情势对台日、台美关系有什么潜在影响,又是否会进而牵动两岸关系?日本问题专家、台湾“中研院”近代史所副研究员林泉忠对此有着独到的观察。

  新安保法通过

  绿营为何认为是“好消息”

  上周末,日本参议院全体会议不顾在野党强烈反对,强行表决通过系列安保法案。台湾长期与日本关系密切,此事迅速受到了台湾各方关注。台“外交部”表示,期待日本善尽国际社会责任,秉持追求和平的理念,为促进国际社会的和平、安定与繁荣做出具体贡献。国民党“总统”候选人洪秀柱更强调,不管钓鱼岛还是南海,都和日本没有关系;绿营则相对认为这是个好消息,属于绿营的台湾前“驻日代表”许世楷就表示,“长期来讲,这是个好消息”。

  对此,林泉忠认为,台湾一向认为,在安全问题上自己最大的支柱是美国。作为美国盟友的安倍政府,在政策或军事计划上的调整,台湾也认为是在美国控制下。但是具体议题上的反应,蓝绿有其不同主张。在南海问题上,蓝营确实会说南海和日本没有关系、钓鱼岛也是“台湾领土”。

  而绿营认为,当两岸关系紧张的时候,美国一定会介入。但日本以前不能介入,现在新安保法通过后就可以了。林泉忠告诉导报记者,绿营幻想的是,日本如果也能跟美国一起介入两岸关系,会对大陆产生压力,“所以他们觉得新安保法(的通过)是个好消息”。

  节骨眼上访日

  蔡英文欲借势化解“大陆压力”

  就在台湾舆论因新安保法而起的涟漪尚未平息之际,民进党忽然做出了一个惹人猜疑的举动。22日,民进党宣布蔡英文将于10月6日启程访日。这趟行程名为“点亮台湾,台日友好之旅”,在为期4天的行程里,除了赴东京拜访日本政要之外,蔡英文最重要的行程就是赴安倍家乡山口县。而山口县的下关市,就是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之地。

  新安保法刚出台,蔡英文就宣布访日,行程安排又如此“特别”,其意图实在很难让人不去想象。结合当前台湾选举的情势,林泉忠分析认为,蔡英文亲近美日、与大陆保持距离的姿态很明显。特别是今年5月以来,台湾与日本的关系并不是很好。蔡英文此番访日,主要还是觉得自己胜券在握,希望缓和台日关系。而日本会以多高的规格接待蔡英文,也会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点。

  另外,日本欲借新安保法干涉南海问题,蔡英文近日也恰好抛出所谓“新南向政策”。林泉忠告诉导报记者,通过强化与大陆周边国家的关系,来化解所谓“大陆对台湾的压力”,是蔡英文对外政策的一个思路。而“新南向政策”确实可以看作是蔡英文与亲近美日路线遥相呼应的策略。不过,也有分析认为,蔡英文这一套戏码与四年前所谓的“从世界走向中国”异曲同工,本质上都企图绕开“九二共识”,未必能忽悠得了台湾民众。

  日本不安好心

  局势复杂化考验台湾执政者

  新安保法被日本舆论批为“战争法案”,东亚安全会因此蒙上什么样的阴霾,受到相关各国和地区关注。特别是美日长期宣称台湾海峡是其双方安全的“共同战略目标”。有观点认为,新安保法通过之后,安倍政府还会陆续有相关“配套政策”,强化其对台湾或是两岸关系的潜在影响。

  在林泉忠看来,新安保法对东亚安全的影响不可低估。“以南海问题为例,虽然看似与日本没有关系,但日本有近一半的商船会经过马六甲海峡,可以说,南海是日本的经济命脉。”如果南海发生纷争导致商路不畅,日本就可以以新安保法中的“集体自卫权”为由,介入南海问题。即使是美国介入南海问题,日本也可以协助美国对抗大陆。“这次新安保法的通过,就是在为这种干预寻求法理上的支持。”众所周知,南海问题同样与两岸有关,届时如何面对这种复杂局面,对台湾的执政者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

  另外,绿营有一种声音,认为新安保法之后,安倍很可能推动日本版的“台湾关系法”。对此,林泉忠坦言,包括安倍的胞弟岸信夫在内的一些日本议员,确实一直在推动这个东西。但是就算不排除日本有制定“台湾关系法”的可能,其实现几率也不大。“日本没有这个迫切性,而且通过难度大。日本和大陆毕竟是邦交国,即使是安倍政府也有很多顾虑。”林泉忠坦言,“台湾关系法”一旦制定,必将成为将来中日关系的隐患。(海峡导报记者 燕子 杨思萍)

【编辑:朱念】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