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碧血丹心照汗青——宝岛五十载抗日记 查看下一页

2015年10月24日 14:4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台湾苗栗县头份镇,徐骧纪念公园,地方文史工作者徐沐兰讲述着先烈的抗日事迹。其时阴雨霏霏,路旁的凤凰木落下被雨滴沾湿的花朵,如热血般殷红。

  “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徐骧阵亡前发出的豪言,被印刻在故乡为他建造的公园里,供后人缅怀凭吊。

  距离徐骧牺牲已过去整整120年。在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70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寻访宝岛抗日史迹,走访台湾抗日志士后裔及专家学者,期盼更多的人“看见台湾”——看见五十载不曾片刻停止抗日的台湾,看见那些碧血丹心的美丽的台湾人。

  不做亡国奴:气壮山河的武装抗日

  1895年4月,清政府甲午战败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日本。消息传到宝岛,民众激愤,“若午夜暴闻惊雷,骇无人色,奔相走告,聚集于市,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若无天地”。

  台湾东北角海岸,盐寮海滨公园内矗立着一座抗日纪念碑。这里是1895年日军登陆台湾本岛的第一站,更标注下台湾半世纪抗日史的起点。

  史载,日军进逼台湾时,听闻岛内军民决议死守,船只在外海徘徊,见淡水、基隆等地炮台戒备,于是选定兵力不足的盐寮海滩登陆。其时,侵略者并未料到将要面对的抵抗会有多么激烈,多么持久。

  “1895年日军兵临台湾,从北到南,4个半月里,遭到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和台湾人民奋起抗击,宝岛军民阵亡超过14000人。”台湾历史学者戚嘉林说,“他们何尝不知难敌拥有现代装备的日军,但仍以死相搏,‘乙未之战’真可谓气壮山河!”

  徐骧生于1860年,18岁举秀才,文武双全,在地方颇有声望。日军犯台,他散尽家产,组织抗日义军。如今的纪念公园里,一座台湾浮雕地图标记着徐骧转战南北的抗日足迹。英雄的生命,最终在1895年8月台南曾文溪一役划下句点。

  “不守此地台湾必亡,我不愿生还中原。”徐骧的心声,是当时台湾民众共同的呐喊。

  位于台湾南部的屏东县佳冬乡,一座五堂宅院记载了一页台湾同胞悲壮的抗日史事。

  1895年10月,日军第二师团18000人于屏东枋寮登陆,兵发三路进攻。佳冬望族萧光明领导乡勇及“黑旗军”将士协同,与日军展开殊死战斗。

  萧家后人萧开平告诉记者,双方的武器质量与人员数量比例悬殊,义军不少人拿的是木棍绑菜刀,却毫无惧色,英勇抗敌。萧光明次子萧升祥在战斗中阵亡,三子萧月祥受重伤后不久去世。

  1895年8月,抗日军民与日寇在彰化八卦山展开大会战。这场台湾抗日史上最大规模的战役持续数昼夜,日军统帅北白川宫能久亲王被炮击重伤,日军少将山根信成被击毙。因战力相差悬殊,反抗军最终不敌,牺牲者达四五千人。

  时间过去两个甲子,八卦山上一处古树荫翳之中,一门古炮指向大肚溪,侧后方一座不大的祠堂里供奉着当年保台卫国将士的英灵。1965年,人们在此地发掘出679具骨骸,经认定正是八卦山战役牺牲的抗日烈士。

  日本殖民者占领台湾后,实施包括“清乡”、“三光”在内的高压统治。然而,在遭受残酷殖民统治的半个世纪中,台湾同胞的反抗从未止息,牺牲逾65万人之巨。回顾历史,血迹斑斑:

  1896年1月,抗日民众攻进台北,与日军展开激烈巷战,一度收复台北至淡水一线。日军镇压起义后,在北部进行报复性“大扫荡”。

  1897年5月8日,是《马关条约》规定台湾同胞选定中国国籍的最后期限,简大狮率6000余人袭击台北,次年2月又率众在北部山区与日军激战数日。

  1898年底,林少猫在南部率领3000余人袭击日寇,4年后这位抗日领袖被殖民者诱杀。

  1914年6月,日本在台总督佐久间亲率万余军警进攻太鲁阁,当地台湾少数民族同胞奋勇迎敌,苦战90天,毙伤日军300余人,佐久间坠崖身亡。

  1915年5月,余清芳等率领数千民众在台南起义,后被日军镇压,超过千人被日寇判处死刑。

  1930年10月,莫那·鲁道领导雾社地区的少数民族部落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史称为“雾社事件”。日本殖民当局调派军警超过6000人进行镇压,甚至使用毒气弹攻击,出动飞机轰炸。起义者共有343人战死,包括莫那·鲁道本人在内有296人自杀身亡。

  ……

  新北市树新路,俊英街口,一株老树荫下,石碑竖立,上书:“乙未抗日先烈树林十三公之墓”。碑前,香烟袅袅,不知谁人来祭。

  这里葬着120年前以寡敌众的13位抗日英烈。据碑志记载,1945年台湾光复,当地镇长应里人要求,改造十三公荒冢,而后每年举行祭礼。

  碑座上有隶书题字:“精神不死”。台湾史学者戚嘉林说:“回首台湾人民武装抗日的历史,我们就理解当时台湾人九死一生抗击外敌的原动力是强烈的爱国、爱乡意识。我们应该让这段被埋没、淡忘的真实历史,为台湾社会尤其是年轻一代更多地了解。”

【编辑:王诗尧】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