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台办12月30日新闻发布会实录(全文)

2015年12月30日 10: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张勤 摄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30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马晓光就两岸媒体关注的设立两岸热线、“九二共识”相关问题、扩大开放陆生赴台就读“专升本”、有学者建议两岸领导人因“习马会”提报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等多个热点话题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全文实录如下:

  马晓光: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发布会现在开始。首先我向大家发布一条重要消息。

  马晓光:设立两岸热线是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会面时达成的重要共识。会面结束以来,国台办与陆委会就设立热线相关安排保持密切沟通,今天正式启用。就在刚才,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陆委会主委夏立言首次通过两岸热线进行通话。双方肯定过去一年在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两部门保持沟通,良性互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积极成果,特别是近段时间认真落实两岸领导人会面达成的重要共识,成果持续显现。我们希望未来两部门在“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努力维护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两岸民众多办好事、多谋福祉。张志军主任与夏立言主委还互致了新年问候。

  马晓光: 下面我接受大家的提问。

  新华社记者: 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日前在政见会以及辩论会等场合就“九二共识”提出了一些说法,请问发言人对此作何评论?

  马晓光:1992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受权在两岸事务性商谈中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事宜进行协商。经过当年10月香港会谈及其后一系列函电往来,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来被概括为“九二共识”。其核心意涵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从而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九二共识”的达成经过两岸双方授权,无论是会谈过程,还是共识内涵,都十分清楚,有完整的历史记录,是不容置疑的。

  马晓光:“九二共识”不仅是两岸协商谈判的共同政治基础,2008年以来,更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基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才能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台海地区才能保持祥和稳定,两岸民众才能共享和平红利。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基础,两岸关系才能不断改善和发展,为两岸同胞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当前,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关键是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若失去“九二共识”这个政治基础作为“定海神针”,两岸制度化联系沟通机制必然会受影响,甚至坍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

  中央电视台海峡两岸记者:我们注意到两岸有关方面最近公布说要扩大大陆学生赴台进行“专升本”就读的试点省市和规模,请发言人介绍相关情况。谢谢。

  马晓光:为落实两岸领导人会面的成果,促进两岸教育交流,大陆有关方面决定采取积极措施,自2016年起,进一步扩大开放陆生赴台就读“专升本”。一是将新增北京、上海、江苏、浙江、辽宁和湖北6个省市为试点省份,加上已于2013年确定试点的广东省和福建省,至此试点省份已达到8个。二是招生名额将由目前的1000名增加至1500名。为做好实施工作,两岸有关方面日前进行了会商,负责陆生赴台事务的窗口单位目前正就有关具体细节进行沟通和对接,确保将好事办好。

  马晓光:多年来,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下,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希望台湾方面切实改善两岸教育交流的环境,维护陆生在台的正当权益。双方共同努力,推动陆生赴台健康有序发展,为两岸青年学生交流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谢谢。

  香港中评社记者: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补充一下刚刚蔡英文有关“九二共识”方面的问题,我们知道说,蔡英文过去一直否认“九二共识”,但这次提到了回归1992年两岸会谈的历史事实,并谈到两岸相互谅解、求同存异,请问发言人对蔡英文的这番表态有何评论?第二个问题,我想补充问一下,许信良最近在接受我们中评社访问的时候提到,如果“九二共识”符合“中华民国宪政体制”的话,就不必强调“九二共识”,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价?谢谢。

  马晓光:关于“九二共识”的相关问题,我刚才已经做了全面的、明确的阐述和回答。1992年,两会之间不仅只有会谈的过程,达成共识以及共识的内涵也是清楚无误的。这个共识是不容置疑的。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谢谢发言人。对于台湾有人一面在大陆投资赚钱,一面却资助“台独”的活动,请问大陆方面持何种态度?谢谢。

  马晓光:我们支持和鼓励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双赢。但是,我们绝不允许少数人一面在大陆赚钱,另一面却支持“台独”分裂活动,破坏两岸关系。

  福建海峡卫视记者:近日,两岸的知名学者、专家联合发布推荐习近平、马英九为2016年“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的倡议书,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谢谢。

  马晓光:这是一种民间自发行为。说明两岸领导人的会面成果及其意义深得民心,广受欢迎,也说明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局面受到两岸民众的高度肯定。至于假设性的问题,我们不做回应。谢谢。

  福建厦门卫视记者:谢谢发言人。在两岸媒体合办的2015海峡两岸汉字节上,“和”字当选为2015海峡两岸的年度汉字,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价?谢谢。

  马晓光:2008年以来,两岸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走上和平发展道路,并取得丰硕成果,得到两岸同胞广泛支持,因为这条道路契合了两岸同胞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的共同心声,符合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当前,两岸关系处于重要节点。“和”字真切反映了两岸民众对8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的珍惜,对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由衷期盼。希望两岸同胞共同努力,维护好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和正确方向,维护好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局面。谢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包括降低社会保险费,请问这是否适用台资企业?谢谢。

  马晓光:我们高度重视台资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改善营商环境等等这样一些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6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其中一项内容就是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这对广大台资企业来说是一项重大利好。国台办将按照相关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涉及台资企业“五险一金”的各项工作。谢谢。

  台湾东森电视台记者:最近有学者建议两岸领导人因“习马会”提报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不知道国台办怎么看?谢谢。

  马晓光:刚才已有记者问过这个问题。我们认为这说明两岸领导人会面的成果和意义深得民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广受两岸人民的欢迎。至于假设性问题,我们不做回应。谢谢。

  台湾TVBS电视台记者:想跟您请教一下,两岸事务主管部门首长热线好像不是每次拿起电话就可以打,而是针对“重大议题”,何谓“重大议题”?谢谢。

  马晓光:关于热线设立的一些具体内容,上次发布会上我已经做了介绍。主要是就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各种重要问题,大家进行沟通,从而增进了解,增强互信,以保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基础和正确方向。谢谢。

  福建海峡导报记者:马英九日前表示,他卸任后不排除访问大陆。请问大陆方面对这个事情有什么回应?

  马晓光:我们支持两岸各层次、各领域的交流往来。谢谢。

  台湾《旺报》记者:我想请教,亚投行在12月25日成立,目前关于台湾加入亚投行有没有更具体的规划和安排?另外一个问题,日本和韩国28日在“慰安妇”的问题上达成协议,马英九昨天也要求日本要对台湾道歉、赔偿,而且最近有提出可以共同研究史书。在“慰问妇”的历史问题上,您认为两岸有没有分进合击的可能?

  马晓光:第一个问题,我们已经多次表明,欢迎台湾以适当方式加入亚投行,这个态度没有改变。

  马晓光:第二个问题,外交部已经就此表明我们的立场。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各地强征“慰安妇”,犯下严重的反人类罪行。我们敦促日本切实负起责任,尊重受害者关切,妥善处理有关问题。谢谢。

  台湾《旺报》记者: 追问一下关于蔡英文对“九二共识”的表态,您刚才也提到,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还有认同其核心意涵。蔡英文说没有否认1992年会谈的历史事实,也认同相互谅解精神和求同存异。您认为她这样的回应有没有回应关于承认历史事实和认同核心意涵?

  马晓光: 我想,刚才我阐述的立场有你关切的答案。谢谢。

  福建东南卫视记者: 想继续补充问一下关于“慰安妇”的问题,台湾历史课纲近期把“被迫成为慰安妇”中的“被迫”给去掉了,请问发言人对于这样的事情有什么看法?谢谢。

  马晓光:任何历史课纲都应该尊重历史事实,不应该出于一党之私和某种政治目的而加以扭曲。

  马晓光:最后,2015年马上就要过去了,2016年即将向我们走来。在新的一年即将来临的时候,我代表国台办新闻局向各位媒体朋友致以新春的问候,祝愿大家在2016年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吉祥,万事如意!

  马晓光: 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编辑:朱念】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