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媒:陆客中转 民进党应如何解读

2016年01月07日 13:34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 

  台湾《中国时报》7日发表评论说,去年11月“习马会”闭门会中,马英九提出“由桥成网、由网成面”和平巩固三阶段论,希望习近平主席尽速解决货品贸易、互设办事机构、陆客中转三议题争点,让两岸“友谊之桥”愈多愈好。前天大陆宣布试点开放陆客经南昌、昆明、重庆三城市赴台中转,台当局“经济部”也宣布将赴大陆协商货贸协议。大陆在马英九任期最后阶段,快速在两个月内搭起“习马会”、两岸首长热线、陆客中转等三座友谊桥,又继续认真推动货品贸易协商,动作不可谓不大。

  文章内容摘编如下:

  先探究陆客中转议题,两岸从2009年开始谈判开放陆客赴台湾中转其他国家,却始终胶着在海峡中线争议,大陆坚持“陆客中转”与“航路优化”两议题挂勾,台湾方却不肯妥协。陆方在坚持8年后突然妥协,委实令人惊讶。虽然目前只选定3个城市试点,初期航班规模并不会太多,但对两岸而言,有善意好过没善意,善意多好过于恶意多,大陆跨出善意的一步,当然值得肯定。

  评论认为,这透露了以下讯息:第一,即便两岸在马英九执政期间屡生龃龉摩擦,大陆仍然很清楚的知道,马英九从心到言以致于行,都走在两岸和平的友善道路上。第二个讯息是为“习马会”加重量,“习马会”虽然遭到绿营及倾绿媒体的否定,但整体而言,特别是在国际社会,肯定远大于否定,但当时国际社会的解读,多偏向认为其形式意义大于实质意义。陆方透过两岸热线的开通、陆客中转等实质性作为,呈现“习马会”的成果。

  但执政在即的民进党会如何解读这些讯息,可能更重要。我们愿提出几点观察与建言,首先,民进党当知,“软的更软”的反衬就是“硬的更硬”,以两岸热线与陆客中转这两个最新的两岸友谊桥为例,热线不是不可以变冷线甚至变断线,试点也可以只停留在试点,甚至取消试点都易如反掌。友善会继续深化固化?还是撤回倒退?端视民进党上台后采取什么两岸政策,特别是在“九二共识”上,若蔡英文持续否定,有没有办法提出大陆能接受的“替代品”。也可以这么说,大陆把两岸关系或进或退的球,交到了民进党的手里。

  不只是两岸热线或陆客中转如此,两岸间的23个协议、陆客赴台观光、两岸直航,这些在马英九任内搭起的友谊之桥,会不会在民进党上台后因地动山摇而塌断?都将是新当局的考验。

  面对此一情势,我们要给蔡英文二个建议,第一,不能继续天真的认为,只要她当选大陆就会被迫调整,把希望寄托在大陆“自动软化”。蔡英文须管理好两岸关系恶化倒退的风险因素,要做到这一点,蔡英文必须具备智慧,找出缓解红绿僵局的可行方法,更要具备勇气不受“反中仇中”深绿支持者绑架,能做出对整体台湾最有利的决定。

  第二,对马英九应从攻诘批判转为请益求教。道理很简单,过去民进党结合如黄国昌等太阳花的力量,把主张两岸和平交往的人全打成了“卖台”,绿色阵营里已经没有可以得到大陆信任的搭桥者。卸任后的马英九,其一路对两岸和平的坚持,将成为台湾在两岸问题上最有力的和平使者,也将会是两岸若发生冲突时,最重要的危机化解者。蔡英文应有智慧,把马英九变成她治理台湾,特别是处理两岸关系的资产,而不是负债。

【编辑:朱念】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