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人民日报评台湾“高跟鞋教堂”:振兴不能靠猛药

2016年04月16日 09:2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 

由玻璃和钢筋制成、六层楼高的“高跟鞋教堂”。

原标题:那只饱受争议的“高跟鞋”(看台湾)

  今年台湾最红的景点是海边的一只高跟鞋,它由玻璃和钢筋制成,六层楼高,耗资2000多万元新台币,正式的名称是“高跟鞋教堂”。 但高跟鞋是真,教堂却名不符实。高跟鞋位于嘉义布袋港海边,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赶去看高跟鞋的人潮将周边道路塞满,大大小小的店家营业额都多了三成,“朋友圈”也尽是高跟鞋的影子……

  这只高跟鞋红了!从参观人数和营业额来看是人造景点的成功案例,但成功的标准并非人多和钱多;换一个角度看,也有不少人数落这只高跟鞋的不是,令这只高跟鞋有“狂在须臾”之忧。

  空有其表难服众

  夕阳、海边,玻璃高跟鞋闪耀亮眼、夺人眼目,有令人停车近观的魅力,也可引发浪漫美丽的想象。但既然叫教堂却不是教堂,在惊奇、拍照过后,一些问题随即浮现:海边的高跟鞋,几个意思呢?

  造景者解释,此地因水土污染曾流行“乌脚病”,发病者往往要截肢保命,不少花季少女因此失去穿高跟鞋的机会,更不可能穿着高跟鞋走进婚礼的教堂。因此造高跟鞋教堂圆那一代不幸女子的美梦,也给现在幸福的新娘们一个拍婚纱照的选择。

  这个解释有点绕,没人能从一只玻璃高跟鞋上看出这些信息。台湾有女权主义者对此解释非常不满:谁说穿高跟鞋进教堂结婚才是女性梦想?现实生活中已经有不少女性抛弃了痛苦的高跟鞋。再说,那是一场生态灾难,与其突出高跟鞋的美丽,不如提醒大家生态保护更有意义。

  有建筑师认为,没有内涵的造景不仅不美,还破坏环境,带来新的生态灾难。虽然美是主观的,有人觉得美,也有人会觉得不美,但就这只高跟鞋来讲,与海边环境的确格格不入,钢筋玻璃的建筑会对海岸造成破坏,海风和盐分也会侵蚀建筑,未来的维修是一个无底洞。这个景观就算看起来很美,也因为设计缺陷和未能与自然和人文联结而速红速朽。

  振兴不能靠猛药

  高跟鞋所在的布袋港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它濒临台湾海峡,位于台湾嘉南平原的西南,是台湾岛距离厦门最近的港口,清朝时就是繁华之地。1945年台湾光复更给此地带来繁荣,戏院、商号、船行林立,曾有“小上海”的美誉。上世纪70年代,布袋港开辟澎湖航线,又带来新的物流与人潮。除了商港、渔港,这里还是游艇码头,有盐田盐山、红树林、渔市、庙宇、古厝等生态人文资源。

  随着高速路和航空业的发展,布袋港的港口经济没落,原本5万人的布袋镇只剩下2万人。当地希望靠旅游业重拾繁荣,除了推广既有的旅游资源之外,又大手笔新建高跟鞋,希望一举炒热人气、振兴地方。面对批评,地方官员很委屈,认为都市不懂乡镇苦,高跟鞋明明已经带来了人潮与钱潮,一块空地收停车费就能每月赚15万元新台币,为什么被骂?

  因为有人认为高跟鞋这样的人造景观只是猛药,只收回光返照之效,没有起死回生之功,地方振兴不能靠猛药,要细工慢火,挖掘出地方资源的深层价值。比如同样是投资打造新景观,如果建设虱目鱼外观或盐山造型的文物馆,将当地特产、历史融入景观,既夺目又入心,外人看后会对布袋有深入的了解、留下印象、产生感情。而一只高跟鞋能传达的信息太少了,与布袋这个渔盐之乡毫无关联,高跟鞋红了,但游人对布袋依然毫无所知。

  快速时尚不靠谱

  有专家分析,高跟鞋教堂的走红是快速时尚文化所致,快速时尚顾名思义便是速红速朽,迅速吸引眼球也迅速被新的设计覆盖,这一来自时装的概念如果用于时装有营利的机会,但用于建筑就非常不靠谱。建筑造价高昂,一旦弃用就毫无价值,被台湾人称为“蚊子馆”,而拆除会产生不可回收利用的巨量垃圾,因此失败的建筑贻害无穷。

  有台湾旅游业学者指出,遗憾的是,台湾近几年形成快速景点风潮,把“拼观光”等同于“炒短线”,不少景点时尚过后便无人问津,浪费了台湾所剩不多的地景资源。地方如果建设人造景观,一定要考虑与自然环境协调,与地方文化联结,要有精致和雅致,最后当然要考虑吸引游客。如果只想着最后一点,没有前几项的用心经营,那也是留不住游客的。

  而且,发展旅游业不能只想着爆红,“慢活”也是一条出路,虽然以生态、田园等地方特色为卖点不能爆红,但长期经营成效不俗。花莲县凤林镇花了3年时间打出“慢城”名气,小镇成功整合现有资源,以恢复和保存传统文化为特色,取得了可持续的旅游效应。

  这只高跟鞋提醒人们,造景非同小可,是个建筑工程,更是个文化工程。

【编辑:陈鑫】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