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媒建议:蔡英文当局应与大陆台商深入沟通

2016年06月07日 10:35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 

  据台媒报道,海基会依惯例将于明天举办大陆台商端节聚会,并邀请蔡英文等当局高层参加。台湾《旺报》今日发表社评高度评价大陆台商对两岸经贸及两岸关系的重要作用,并直言蔡当局应借此机会聆听大陆台商的意见,与大陆台商深入沟通,随时掌握大陆台商心声,作为改进施政之重要参据。果能如此,则蔡当局的两岸政策,就不会走偏锋了。

  社评摘编如下:

  两岸关系高度不确定,大陆台商人心浮动之际,海基会依惯例将于明天举办大陆台商端节聚会,并邀请蔡英文等当局高层参加,今年会有多少大陆台商与会?蔡英文、林全等新当局高层是否亲自出席,可视为未来两岸经贸关系的指标。

  活动正式名称是大陆台商端午节座谈联谊,下午先举行台商座谈,让返台台商发表意见,随后举行晚宴。当局高层包括台湾地区领导人、台湾地区副领导人、“行政院长”惯例参加晚宴,并即席就台商关切主题发表演讲。过去几年,两岸经贸关系紧密,大陆台商热情参与,盼与当局首长有好的互动。

  明天是新当局520上任后首度登场的大陆台商聚会,大陆台企联及各地台商协会领导层齐聚,是相当难得的沟通机会。按理说蔡英文应亲自出席,不应只由副领导人陈建仁代表参加,才能表现新当局对大陆台商的高度重视;毕竟,两岸政策由蔡英文掌舵,她亲自出面,才能和台商作有效沟通。

  两岸政治关系紧张尚待磨合,但经贸关系不容一天倒退,我们至盼蔡英文明天下午应派人到座谈会场聆听台商意见,以便于晚宴中针对台商意见作出回应。陆委会主委张小月亦应到场聆听,汇整台商意见向蔡英文报告,让蔡英文能充分了解台商心声。蔡英文如果想做得更周延一些,其实可以另开一场小规模会见,亲自邀请台企联及主要台商协会会长,面对面交换意见;这样将更有沟通效果,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的确,蔡英文非常有必要和大陆台商沟通,其中最重要的课题,是如何维持两岸现状。蔡总统虽在就职演说中强调,要努力维持现有的两岸对话与沟通机制,但她并未承认“九二共识”,致使两岸关系大幅降温。这个问题究竟如何解套,蔡英文实可多多听取台商们的意见。大陆台商大都希望新当局直接承认“九二共识”,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得以持续;但台商也普遍认知,蔡英文受限于民进党的意识型态,不可能作这样的承认。

  蔡英文应该珍惜台商意见,因台商都是台籍民众,他们发言的出发点,都是为台湾好,多听大陆台商意见,至少可以更深入了解大陆官方想法。

  再者,两岸经贸和“新南向”两者如何协调,大陆台商肯定有高明见解。回顾蔡总统就职演说,强调要推动新南向政策,告别以往过于依赖单一市场(大陆市场),但台商一般认为,分散市场合理,但需渐进有序调整,才能避免自伤,应妥善结合两岸力量,减轻单向依赖大陆,而非以政治力强逼台商退出大陆。

  政府如不能巩固企业家的信心,将对台湾长期发展不利。实际上,520前后台湾已有多家代表性厂商增加大陆投资,或加强与陆企结盟合作,以期站稳大陆市场,而非转向投入新南向市场。

  蔡英文若能就此和台商深入沟通,当能确认“西进和南向需协调发展”之道理,这样才能促进台湾经济“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蔡英文提倡的绿能科技、亚洲硅谷等5大产业创新计划,其实也需要大陆台商回台投资来配合,并以大陆市场为依托,才能有效推动落实。

  众所周知,两岸经贸在台商长期经营下,对台湾经济非常重要;近年台湾对陆贸易顺差皆远超过5百亿美元,是挹注台湾经济的滚滚活水,而其中相当大比例得自大陆台商的采购。蔡当局实应和大陆台商做好关系。但民进党对大陆台商误解很深,认为台商西进是掏空台湾、资助对手,甚至该党高层曾直斥大陆台商卖台,造成颇多台商对民进党敬谢不敏,双方隔阂很深。

  与大陆台商过深的隔阂,并不利蔡当局创造政绩。这次端午聚会,当局高层应认真聆听大陆台商的意见,陆委会应设法和台企联及各地台商协会建立经常性联系机制,随时掌握大陆台商心声,作为改进施政之重要参据。果能如此,则蔡当局的两岸政策,就不会走偏锋了。

【编辑:王诗尧】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