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两岸专家学者在渝研讨“移民文化”论“乡愁”弘扬

2016年07月22日 17: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重庆7月22日电 (钟旖)来自海峡两岸的60位史学类专家学者22日齐聚重庆荣昌出席填川移民文化学术研讨会,通过寻根溯源,深挖“填川移民文化”内涵,共论“乡愁”弘扬。

  “填川”又称“湖广填四川”,是清朝时的一次大规模移民。公元1776年,由湖南、湖北、广东、福建等地迁入四川的移民及后裔达到600多万人,占当地总人口60%以上。重庆荣昌区是当年“湖广填四川”的中转站和集散地。

  “移民研究要精细化,地域化。‘填川移民’是对川渝地区影响最大的事件,应从时间、空间等元素的差异化上进行研究。”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认为,寻根问祖是人对故乡的眷恋,但不是狭隘的乡土、宗族观。“我们应该弘扬民族的根,文化的根,用开放的观念来建设新家园。”

  “大规模的移民,是一种动态文明,既磨练了移民个体本身,也促使新的居住地获得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曹树基说,探究移民历史,本质上是对“乡愁”的寻根。不论何时,国人都应自己主动地追寻。“中国有颇多学者正积极开展民间调查,这是‘留住乡愁’的实践,值得发扬。”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四川客家研究中心主任陈世松认为,‘乡愁’的弘扬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通过遗址故居保护、梳理故土文学文献、举办相关论坛等办法循序渐进。

  “台湾有大量的移民,移民把台湾作‘故乡’,将迁出地作‘原乡’,乡愁文化一直较为浓厚。”台湾屏东大学教授陈秋坤建言,大陆可以借鉴台湾用社区营造“乡愁”的方式,通过小区域、细化的文化展示连结起各自的“乡愁记忆”。(完)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