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NBA中国"新掌门"是位70后 夫人曾任京奥女主播

2011年06月01日 08:06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原 名:David Shoemaker

  出生地:加拿大渥太华

  舒德伟7年职业曲线

  → 2004年

  加入WTA,担任首席法律顾问。

  → 2006至2009年

  担任WTA首席运营官,主管巡回赛的法律事务以及业务和运营工作。

  → 2008年

  入选美国知名杂志《运动商业周刊》“40位40岁以下成功人士”名单。

  → 2009年

  被任命为WTA总裁,负责巡回赛的全球运营工作,并同时主管WTA中国业务。

  → 2011年3月15日

  被任命为NBA中国的首席执行官(CEO),6月1日正式上任。

  作为前国际女子网球协会总裁,舒德伟没有走向位于北京的WTA亚太办公室,而是径直前往NBA中国的办公楼,他的新身份,从今日起已变成NBA中国的首席执行官。而他要面对的,是前任首席执行官陈永正未能解决的一些问题,例如如何让NBA中国的利润更大化等等,这些都是这位才39岁的才俊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舒德伟拥有我们所需要的经验、才能以及领导力,他是NBA中国CEO的理想人选。” 今年三月,在宣布舒德伟的任期时,NBA总裁大卫·斯特恩这样评价道。能够得到斯特恩如此高的评价,舒德伟当然有过人之处,而且别忘了,他才39岁。面对自己的新职业,舒德伟这样表示:“我亲身感受到了篮球运动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以及NBA在中国的成功,我期待着借力篮球深厚的社会基础,在中国进一步推广NBA以及推进篮球运动的发展。”

  执行力打动斯特恩

  2008年1月,由五家公司共出资2.53亿美元,以11%的股份参股NBA中国,NBA一直想要的中国公司终于重组挂牌运营。NBA总裁斯特恩非常看好中国市场,在美国市场已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开发中国市场无疑是最好的利润之道。曾任微软大中华区总裁的陈永正2007年就任NBA中国的首席执行官,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3年后,NBA宣布陈永正离任,斯特恩则全力寻找继任者。

  舒德伟之所以进入斯特恩的视野,与他在WTA总裁位置上的出色表现分不开。在2011年加盟NBA前,舒德伟担任国际女子网球协会(WTA)总裁,主管巡回赛的法律事务,在他的领导下,WTA在全球范围内高速发展,使女子职业网球获得了空前的繁荣。中国网球公开赛就是舒德伟最为自豪的业绩,中国网球公开赛于2009年成功升级为WTA一级赛事,这也使北京成为了世界上仅有的4个巡回赛一级赛事的举办城市。在任期间,舒德伟也展示出了他强大的公关能力,成功与中央电视台签署了一个四年的WTA转播协议,让WTA一举进入中国3.35亿家庭。除此之外,舒德伟的“吸金”能力也是惊人,成功与索尼·爱立信签署为期6年、金额高达8800万美元的赞助合同,并促成WTA年终总决赛在多哈和伊斯坦布尔举行,为此还拉到了高达8400万美元的赞助。

  舒德伟之所以在网球界“覆雨翻云”,与他的网球世家身份分不开。舒德伟的母亲布兰达·纳恩斯是前WTA职业选手;他的外祖父吉尔伯特·纳恩斯在上世纪30年代曾在加拿大全国排名第一。出生于加拿大渥太华的舒德伟,拥有西安大略大学的法学学位以及多伦多大学三一学院的政治与国际关系专业学士学位。1996年舒德伟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西安大略大学法学院,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或将借力华裔夫人

  陈永正在担任NBA中国CEO三年期间,业绩增长始终未能达到股东预期,同时,NBA涉足中国联赛的目标也一直难有突破,这也是舒德伟接下来所要面对的首要课题。从这方面看,舒德伟有自己的优势。但他的短板也同样存在,作为一个外国人,他对中国市场的认知度以及在中国的人脉都需要继续搭建。在领导WTA亚太办公室期间,舒德伟建立起了一些关系,但对于NBA中国这台巨大的机器,这点关系肯定不够。“网球与篮球不一样,舒德伟能搅动网球,但他的能力能否搅动篮球,这还需要证明。”

  不过,舒德伟或许可以借助自己夫人的力量。舒德伟的太太是加拿大籍华人熊邦欣,她曾是中央电视台的体育主播和记者,在2008年担任央视北京奥运会全球转播主持人的重任。两人于2006年在北京相识,随后又在汉语培训班上进一步熟识,相恋,相爱。而舒德伟向熊邦欣求婚也费了心思:他将钻戒藏在剃须刀盒里,在一家餐馆吃饭时,向熊邦欣求婚,一举成功。熊邦欣的华裔身份,或许能让舒德伟更好地理解中国,更快地了解中国人的习惯,拓展在中国的人脉,为他的NBA中国打造一个更好的平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通】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