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聂卫平:央视霸道,我要监督是纳税人共有的权利

2011年06月02日 17:26 来源:深圳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我们国家,电视台是国家的,既然是国家的,花的就是纳税人的钱,因而所有浪费国家资源的行为,即浪费纳税人的钱,不光我要指出来,全中国每位纳税人都有权利说,都要对其监督!

  有人抛出了4个播出等级,我搞不准都是什么,感觉上即便8个,也不应该有直播内部训练这出。有朋友跟我说,就一个内部训练赛,前后动用的工作人员达到了300来号,动辄就冲进去二三十台转播车,估算下,要花多少钱?为一个内部训练赛,这么花,行不行?如果因为某人的好恶,我说的可能啊,那决然不能答应。

  后来又提到了收视率。

  前阵子在外省,和我一块吃饭的几位朋友,说起这届乒乓世锦赛的冠军是谁,全不知道,包括我自己。提起转播乒乓绝对的辉煌,要追溯到1961年的第26届世乒赛,但那时候电视机还不普及……现在得到的冠军有一箩筐,说收视率怎么怎么高,我看未必。

  某台所依仗的收视率调查报告,在全国有多少样本,听说没几个,中国这么多城市,结论的可信度可想而知,质疑的不乏某台自己的人。之前的博文中,从没说过要全天播围棋,仅代表有同样感触的普通体育迷,期待播出多元化,不能拥有多项体育大赛转播权,其实都是花钱买的,因为我们的地方体育台,由于种种原因,是拿不到各类大赛的转播权,有钱都拿不着……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占着花钱买来的各类资源,别人不能染指,自己播的却是乒乓球内部训练……

  后来有人说围棋的收视率低,放在夜里12点半,能不低吗?要放在凌晨3点,那肯定更低,怎不放在黄金时间?即便不奢望黄金时段,放在中午,放在午后,也算个能接受的正常时段,围棋迷晚上就不用睡觉?

  再次感谢中国乒乓球队从建国以来为祖国争得的所有荣誉。(聂卫平5月31日新浪博客)

  2夏娃:乒乓球与围棋

  如果不是聂棋圣在网络上“乒乓座椅前的黑幕”那一嗓子,乒乓球与围棋似乎也扯不上什么关系。当然,中国棋院一定会有乒乓球台子、乒乓球拍子和乒乓球。

  如果硬要把两个项目扯到一起,借用聂棋圣博文里形容乒乓球的句子,安在围棋上面,倒也非常贴切,“看到的基本是两个人和一个棋盘,在那里黑白黑白,并且拥有无限制时长,来回来去黑白黑白的一弄就几个小时,我看不出有什么意思和艺术性。”

  这样一来,两个项目倒真的很像了。照这个逻辑往下推,还有更多:都有一台子,两个人面对面地玩儿,没有身体接触;围棋虽然没有拍子,但基本上人手一把扇子;围棋必须把棋子放到棋盘上面,乒乓球也需要把球打上台子;你一下,我一下,顺序不能乱;围棋不能连着放两个子,乒乓球也不能连打两下;围棋有时间限制,超了基本的时间就要“读秒”,乒乓球超了时间要“数拍”;两个项目最早的交流都是与日本之间展开的,两个项目最初的那些荣誉都是因为战胜了日本人……

  至于竞技体育里的“艺术性”,基本上属于咬文嚼字,说白了就是“皇帝的新衣”,人人都声称看出了某个项目或者某个运动员有“艺术性”,别人谁还敢说没有?竞技体育领域里,就是艺术体操也不敢说自己有艺术性,哪个项目敢说自己有艺术性?

  聂棋圣发文“炮轰”,本来是想说电视台的不对,但前面铺垫太多用力过猛,导致“伤害”到乒乓球。其实,电视台播乒乓球与不播围棋没有任何关系,电视台即使一场乒乓球比赛都不播,该不播围棋,还是不播围棋。

  从纯观赏角度讲,乒乓球与围棋最大的区别在于,不会打乒乓球的人可以看乒乓球,但是不会下围棋的人基本上看不了围棋。第二大的区别在于,喜欢乒乓球的人可以去现场看比赛,但是喜欢围棋的人看围棋比赛的唯一渠道是电视转播。

  乒乓球与围棋的差异,是围棋项目的特点造成的,不是乒乓球造成的,也不是电视台造成的。世界上任何一家体育电视台,在对球类项目和智力类项目的转播进行取舍的时候,是一定会选择球类项目的。

  印象中,聂棋圣说话大气,即使指责起人来,也是那种大刀阔斧劈头盖脸的风格,但博文里的话过分尖酸刻薄,倒显得有些不像聂棋圣本人说的了。

  当然,另外一种倾向是,无论是体育人士还是非体育人士,在提到乒乓球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判断失误甚至心理失衡。比如说,到底是得到冠军好,还是失去冠军好?到底是战胜外国球员好,还是输给外国球员好?到底是奖杯发对了好,还是奖杯发错了好?到底是看着外国队庆祝胜利好,还是看着张继科撕球衣好?

  这些问题,最好想明白了,再说话。(《乒乓世界》2011年第6期卷首语,作者夏娃)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赵彧】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