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中国足球俱乐部江山易改 足球文化匮乏或成主因

2011年12月09日 15: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西安12月9日电 (张一辰)2011年是中国足球职业化开展以来的第17个年头。时光荏苒,17年里,顶级联赛中的球队大部分均数度易主,作为西北足球唯一的“火种”,陕西中新浐灞足球队也面临南迁的窘境。

  除了足球商业化的“逐利性”外,足球文化积淀的匮乏也使中国足球俱乐部难以出现像西方传统球队一样的“百年老店”。

  资料显示,1994年中国足球全面推行俱乐部制,足球职业化由此开始,首届联赛共12支球队参赛。2003赛季结束后,历经10年的甲A联赛被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所取代。据中国足协统计,10年间先后出现过127支甲级队,俱乐部转让30多次,球队更名50多次,降级解散的俱乐部有7个。

  随着足球职业化的开展,足球有了更广泛的社会性,其背后所蕴藏的巨大商业价值使得一些大集团、大企业大量涌入中国足坛“掘金”,但相当一部分企业或集团在取得商业利益之后,便会选择离开。由此,俱乐部的频繁转让或解散屡见不鲜。商人的投机心理造就了中国足球的悲哀,足球城市时时上演“城头变幻大王旗。”

  职业化的17年间,辽足7度易名、上海国际队“转嫁”西安、陕西国力队转战宁波、甲A时代的“黄色旋风”四川全兴更是在6次易名之后解散等“事件”的出现已司空见惯。

  足球是一种文化的积淀,西方“足球列强”莫不如此。在中国,足球职业化联赛仅17年,足球俱乐部的城市归属感普遍不强,足球人口的萎缩,使足球文化积累的匮乏在所难免。

  在西方,足球联赛被赋予浓重的文化色彩与深远的影响力。巴萨、皇马、米兰等足球俱乐部的历史均在百年以上,这些球队已然成为 “世界名牌”。

  据了解,欧洲足球俱乐部的收入渠道大致包括:广告与赞助、门票、电视转播费、球员转会收入、以足球产品为中心的商务开发、体育彩票及股市等。而在中国,广告赞助与门票收入几乎成为国内足球俱乐部最主要的经济支柱。这也造成了很多中国的俱乐部连年亏损,难以为继。

  英超劲旅托特纳姆热刺队的国际发展经理穆艾丹表示,球队开支的提供应以球队的盈利为基础,这将成为球队实施长远的管理计划及保证球队运营连续性的重要因素,中国的足球俱乐部也应有长久规划。(完)

分享按钮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