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赵本山:我拥有的不是偷来的 给常德市长找了麻烦(3)

2011年05月20日 08:59 来源:南方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谈师徒关系

  经常交流、做思想工作,每个人啥样我心里都清楚

  赵本山有50多个徒弟。他和徒弟之间的相处一直笼罩着一层神秘色彩:年三十徒弟要给师傅磕头,徒弟赚的钱师傅给管着,住的房子也是师傅给买的,没钱就找师傅要……有人说这像老戏班子的管理方式。但是赵本山搭建的可不是一个戏班子的舞台,而是一个庞大的本山集团。赵本山在管理徒弟方面有自己清晰的一套原则,这里面有父子式的相处方式,唯才是用的选拔原则,以及抱团才能前进的大方向。言谈中,不难看出赵本山在管理徒弟方面的自信“一切尽在掌握中”的气势自然带出。

  南都:50多个徒弟,大家都想要有机会上影视剧,机会有限,你怎么去分配?他们是否会有意见?

  赵本山:现在倒是没有在这方面发生过意见,其实大家都在耐心地等待,有机会就上,我们也争取多拍几部这种风格的戏,让更多的演员冲进来。如果“乡村”品牌往下做,可能这些老人又离不开,他们得一直连续演,那样我们可以再设计点新的情节,他们(其他徒弟)进入得就多一点,或者说我们排别的戏,这也是一个(处理方式)。

  南都:电视剧里你还是会出现一下带着徒弟们演。

  赵本山:每一次我都得去演一演,演一演我倒不是说我有收视率,至少说在这里头有一个“魂”,戏份多少不说,我在里头领着他们演,能好一些。

  南都:戏里小沈阳的戏份加大了,是有意多给他一些机会,多多栽培他?

  赵本山:小沈阳这个人物,还是要他巩固一下吧。因为他过去戏份儿少嘛,后期根据他这个知名度,就又多给他点儿戏份儿。

  南都:这么多徒弟,你是怎么做到对他们每个人都关注、关心,并且计划他们的发展的?

  赵本山:我还是尽量能够看到更多有希望的人在我面前———他的业务比较好的,就往前排。因为我挑人才,哪怕他身上有毛病。他如果是这块材料,那当然我就得先用他。他在舞台上这一块首先要表现好,他不能张嘴等着让我去培养他出名。如果连舞台都没过硬的话,就直接出名了,我相信他也不会走好这条路。所以我还是要在舞台上发现他有亮点、有培养前途,将来他才会出来。其实是很难的,只有我自己知道,跟这帮学生打交道我是一种什么心理感受。他们身上都有不同的优点和毛病,而且脑袋都比较发达,反应都极快。我对付他们,刚开始是稍难一些,现在至少我在与不在,他们还能够自觉点儿,知道什么叫自觉。

  南都:你在这样的位置难免就有人会来奉承你,有用吗?

  赵本山:我其实挺烦老是拍马屁的人,说好话儿的人。我身边人如果天天捧我我会说他的,我会很不舒服。人用不着自己人捧自己人,没有必要。别人说你两句你也不要自己在旁边捧去,没啥意思,还是实实在在的。我的主张就是你待在我身边首先是干活,干一些有用的活,用不着你吹也用不着你捧,我啥样我自己清楚,我有多大能力我也自己知道。能看到的就是你的业务能力是第一,先排这个,你只要有业务能力,你可能身上有很多毛病,我可能帮你把这些玩意儿都修理掉,重新让你变成另外一个人,这也是有希望的。人都是通过相处的过程在改变,不是一个人一碗水看到底说:这就是个坏人。不是那样的,都会改变的。

  南都:之前在采访中你说过有点担心,小沈阳成名他会膨胀得太快,现在他怎么样?

  赵本山:你想,他现在出去就得让他坐头等舱了,要不打扰他的人过多。我公司也得跟一两个人。刚开始他都不太会应付人、应付场面,有时候都不太会说话,就一点一点告诉他呗,他现在很满足,也是很好,没有什么毛病。

  南都:对小沈阳这次在《乡村爱情4》的演出,如果满分一百分,你给他打多少分呢?

  赵本山:嗯,得80分吧。我想他在这个影视表演上会越来越好吧。

  南都:现在的社会是个浮躁的社会,你的徒弟都过着安定的生活,那如果他们受到一些诱惑,你是用什么方式让他们安定下来呢?

  赵本山:我一多半儿的时间陪他们,看他们表演,跟他们聊天儿。有时住在基地,晚上出来他们一直跟我聊。谁身上有什么毛病我都清楚,我去一点一点跟他聊,刚开始时他们也骗我,我都知道他们骗我,我都能看出来,但是我,咋说呢,还是拿他们当孩子吧。做错了点事儿我就跟他们讲吧,什么事儿应该怎么做,这么做不合适,慢慢就能想开,因为他们毕竟是生活产生了变化,这是对他们最大的(改变),一个人生活要是变化了,可能他的思想也随之而来产生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当中需要引导,需要沟通,沟通好了呢,他可能就往好了变化,沟通不好,可能就往歪了走。我是经常交流、做思想工作,每个人啥样我心里都清楚。

  南都:之前《乡村爱情4》在北京卫视首播时你在他们节目里说过一句话:“我不在了,你们什么都不是,所以你们一定要在一起。”这是对他们的一种期许还是什么?

  赵本山:我当时觉得自己不行了,我就交代了这么几句话。我觉得如果你们要在一起,社会也会尊重你们,你们会做大,我说你们要是各奔东西了,你们就什么都不是,你们也做不起来。因为在一起呢,这是一批很好的人才。他们都来自于民间,他们应该都是民间大师,他们是这么一批人。如果各跑各的就缺乏力量,缺乏团结,那就等于旗倒兵散了,我当时最担心的也就是这方面的事儿。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罗攀】
    ----- 文娱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