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又一年春晚落幕 陪伴记录中国岁月之痕

2016年02月08日 12: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2月8日电 题:又一年春晚落幕 陪伴记录中国岁月之痕

  中新社记者 高凯

  《难忘今宵》曲声再起,熟悉的旋律中,中国人告别乙未羊年,迎来丙申猴年。

  这一送一迎中,记忆中的《难忘今宵》似乎已是必备元素。

  大年三十,一家人一边包团圆饺子吃年饭,一边看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1980年代,中国百姓渐渐约定俗成了这样一种独特的过节方式,学者称之为“新民俗”。

  一年又一年,春节对于中国人的核心意义在于团圆,每年的此时,人们不再有太多现实的衡量,一心只为回家团聚。节日,是人类在生存繁衍中发展并保留下的“浪漫”和“情怀”。如果说,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的春运是序曲,那么除夕之夜的相守就是这个乐章的高潮。

  一台晚会,一家人聚在一起,……在告别了大规模祭祖仪式的年代,和年终一顿肉的窘迫之后,人们需要一个联欢的“理由”和“载体”。

  春晚自诞生那日起便成为了这样的“载体”。

  三十多年来,春晚已经成为于“家”而言固定的守岁“背景”。一位网友说,“春晚是团圆夜的一个不能缺的承载,大家一起看节目,自然而然便会有话题,它好像一种最有效的粘合剂。春晚的节目,很多时候变成一种回忆,你会记得看到那个画面的时候,你和谁在一起,说了什么。”

  一如从前,猴年春晚继续在这个重要的夜晚担任重要角色,多年之后,人们或许会在想起丙申年之时首先想起,《山水中国美》中的意境水墨山水,在提及这个猴年时忆起《天地人和》中“定海神针”上翻飞的武林小将,在回忆自己的青春岁月时闪过今年舞台上快递小哥那句“又不严谨了”。

  作为春节“新民俗”,猴年春晚在烘托“年味儿”上颇为尽心尽力。东西南北四个分会场,东至福建泉州,西通陕西西安,南联广东广州,北往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打破了央视一号演播厅的单一空间格局,并由此书写“家国情怀”。

  三十余年来,不知不觉中,春晚对于中国人的意义早已超出了“联欢”,这个舞台还有着对于过去一年的“记录”。

  猴年春晚,“9·3”大阅兵、成功申办冬奥会等元素被一一道来。

  网络时代的真正到来无疑给春晚带来新的活力。

  由于互联网自带“互联”的属性,“联欢”的含义用另一种形式得到再现。在这个特定的时间里,春晚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共有的观赏对象,不管是一瞬间的情感共鸣,还是一句台词的笑点同频,抑或各式吐槽,都充满节日的喜庆与欢愉。

  又是一年,央视春晚落幕,这一场景的陪伴已成了一种习惯——人们说,“看到12点敲钟,新的一年就开始了”。(完)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