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开平籍华侨邓荫南:爱国以命 爱党以诚(2)

2011年02月09日 15:08 来源:江门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邓荫南祖屋显得很破旧。  伍安平 摄
    张永贤和开平市有关部门负责人探访邓荫南墓园时与邓荫南嫡孙邓斯湛(左四)合影留念。资料图片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C

  孙中山蒙难永丰舰举兵开平进行声援

  1917年夏,孙中山倡议护法运动,于7月从上海率海军南下护法,9月在广州建立政权、孙中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委任邓荫南为大元帅府参议。1921年5月,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第二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邓荫南历任总统府谘议,内政部农务局长、石龙犁厂总办、东莞县县长、开平县县长等职。

  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背叛孙中山,孙中山蒙难于永丰舰上,饷尽援绝。邓荫南闻讯立即筹款一万多元进行接济,并举兵开平,进行声援。孙中山脱险到上海后,邓荫南赴上海谒见孙中山,又奉其命回到澳门,相机讨逆。1923年2月5日,他因忧愤劳累过度病逝于澳门,时年77岁。1923年2月21日,孙中山从上海到广州复任大元帅职,得知邓荫南逝世,心情极其沉痛,亲笔在邓荫南的遗像旁题写“爱国以命,爱党以诚。家不遑顾,老而弥贞。载瞻遗像,犹怀友声”,并发布了《追赠邓荫南令》,文中写道:“邓荫南为国尽瘁,老而弥坚,今忽溘逝,殊深震悼”,决定追封其为陆军上将,并给银一千元治丧。孙中山还为其亲拨坟地,葬以国礼。 (本报记者 吕胜根)

  学界述评

  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理事、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梅伟强:

  邓荫南的献身精神梁启超都佩服

  作为辛亥革命的元勋,邓荫南最值得邑人颂扬的,就是他对孙中山先生的赤胆忠心。

  邓荫南自成为兴中会第一批会员后,就义无反顾地追随孙中山进行反清革命斗争,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孙中山来“支配”。他变卖了全部家财,并用一生来实践这种理想,由此就不难理解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赞扬他“爱国以命,爱党以诚。家不遑顾,老而弥贞”了。

  立宪派领袖之一梁启超对他“倾家数万以助中山,至今不名一钱,而心终不悔,日日死心为彼办事”的献身精神也佩服得五体投地。

  正是因为有了无数个邓荫南式华侨人物的支持,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才最终实现了“推翻帝制、走向共和”的目标。  (吕胜根 整理)

  故地寻访

  祖屋破旧不堪

  邓荫南的老家在开平市赤水镇湴溪永安里,那里现在还有其年少时居住过的祖屋,不过已相当残破。

  在开平市党史办、开平市档案局的历史资料中,都有关于邓荫南革命事迹的记载。《开平县志》、《开平百科全书》记载了邓荫南的生平,由开平政协文史、开平党史办合编的《开平名人录》第3辑刊登了由卜穗文撰写的《邓荫南传略》,详细地叙写了邓荫南的革命人生。

  在开平市赤水镇,当地侨刊《长塘月刊》主编、赤水镇关工委主任张永贤对邓荫南的生平颇为了解。张永贤向记者介绍说,邓荫南出生于1846年,25岁时赴檀香山经商,曾用名邓三,因此在赤水镇老一辈的群众中,说邓三或者邓三伯很多人都知道,但说邓荫南则少有人知。在邓荫南早年的居住地湴溪永安里,还有其祖屋存在,不过已经残破不堪,而其后人也鲜有人回乡打理。

  张永贤说,邓荫南有一嫡孙邓斯湛久居广州。2003年7月2日,他曾同开平市档案局、开平市侨办、赤水镇政府有关负责人一行7人前往广州拜访过邓斯湛老人,受到了热情接待,邓斯湛不仅详细地向他们介绍了其祖父参加革命的史料,还向他们展示了其祖父一些珍贵的照片,并带他们参观了其祖父的墓园。

  张永贤向记者介绍说,邓荫南在广州有一个很大的墓园。据史料记载,邓荫南曾有遗言:“死后当与兴中会同志共葬一处。”1923年10月,兴中会元老陈少白、宋居仁、钟荣光、黄隆生、宋少东等和邓荫南长子邓植卿将邓荫南遗骨运回广州,孙中山下令广州市政府在东郊大宝岗拨给坟地(今广州市先烈南路青龙坊)安葬邓荫南及后死同志,墓碑上有孙中山亲题“陆军上将邓荫南之墓”。

  民国十八年(1929年)6月,檀香山华侨捐款重修墓园,墓门牌坊由红砖砌成,坊顶覆盖着绿色的琉璃瓦,墓后建立了一座高10米的花岗岩纪念碑,上书“邓上将荫南纪念碑”,墓侧道旁立有一块刻有《邓上将荫南先生墓表》的石碑,由胡汉民撰文并书,简介邓荫南生平,基座上刻有“革命纪念会监修”等字,庄严肃穆。张永贤介绍说,他们当时参观墓园所见,正如史料记载的那样。

  记者还实地探访了邓荫南的祖屋。从开平市区去赤水镇,要途经湴溪村委会的村口,从村口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通往四联村委会的途中,向右转入一段约1公里的土路,就到了邓荫南祖屋所在地永安里。永安里是一个不大的小村子,村里人除一户是外姓外,都姓邓,大部分跟邓荫南有着远房的亲戚关系。邓荫南的祖屋不大,后人鲜有人回乡打理,如今已经破旧不堪,到处是断瓦残垣。祖屋由邻居也是邓荫南的一房侄曾孙在使用,被他当作了养鸡养鸭的处所,走进去,鸡鸭齐鸣。  (伍安平)

参与互动(0)
【编辑:杨丽】
    ----- 中国侨界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