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油价上涨 9成以上准车主表示购车时最看重油耗

2012年04月11日 11:04 来源:中国质量报 参与互动(0)

  随着3月20日油价正式进入“8元时代”,车主的用车成本在不断上涨,抱怨声也越来越高。目前,购车容易养车难,已成为困扰车主的普遍问题。

  近日,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被访者因为油价上涨,将改变用车习惯。9成准车主表示购车要“看重”油耗。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油价大幅上涨后,势必会影响一部分人的购车计划。

  移情别恋小排量

  据了解,此次油价上涨,对于计划购买15万元内的准车主影响最大,近日腾讯汽车频道与新华信共同推出“油价进入8元时代对你影响几何?”的网络调查显示,有94.8%的准车主们均表示购车“看重”油耗。其中,表示“非常看重”的超过半数,表示“较为看重”的超过4成。对油耗的看重程度越来越高,主要源于不断上涨的油价。

  调查结果进一步显示,油价上涨对近7成有购车意向的被访者的购车时间产生了影响,导致绝大多数被访者“延迟购车”。同时,油价上涨对购买车型的影响程度更高,改变了8成以上被访者的购车计划,其中,绝大多数人选择改买节油车型(如小排量、节能车、新能源车)。小排量车成省油首选车型,其次为“手动挡车”和“涡轮增压发动机车型”。

  事实上也是如此,记者近日在京城车市看到,油价破“8”后,前往4S店咨询小排量车的人数越来越多,小排量车购买力在增强。有车商预言,一个月后,省油的小排量车的销量有望提升两三成。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原来计划购买SUV,但油价这么狂涨,省油是硬道理,现在改买省油的新车或是混合动力车了。

  成品汽油每升8元多,让很多准车主更为理性地对待买车。一边理性买,一边想尽办法刺激消费。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降价促销、送礼包。在销售策略上,记者发现,很多车型都推出了购车送油卡的优惠,一改过去送现金和礼品的做法,这种销售策略迎合了购车者的心里。记者在北京某车市看到,全款购买POLO的车主能享受2000元油卡赠送。在网上看到,有的4S店购汉兰达、奥迪Q7、北京现代ix35、索纳塔居然能够赠送1吨汽油的优惠,购买2012款ASX劲炫车赠送2000元油卡、车船税和一箱满油。

  高油价影响人们的购车热情,因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一大批人将推迟购车,可能使得车市形成新一轮的持币待购潮,3月车市同比销量负增长的可能性极高。飙升的油价,将对中低端汽车消费的打击会更大,相比高端汽车消费者,中低端市场消费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要低很多。

  改变出行方式

  油价上涨直接影响了清明小长假,近日腾讯汽车频道与新华信的一项假期出游的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被访者因为油价上涨,改变了原定的出游计划,“缩短出游距离”成为4成被访者的选择,另外,“拼车出游”也被一成被访者接受。

  三厢轿车成为近6成被访者自驾车的首选。在参与此次调查的被访者中,6成的被访者表示其自驾车型为三厢轿车,这与家庭购车的消费习惯不无关联。三厢轿车对于家庭用户来说,经济适用,是目前大多数家庭第一辆私车的首选,其市场占有率也最大。

  油价上涨对有车族出行方式的影响尤为明显,绝大多数被访者表示会因此而“减少开车次数,多选择公共交通”和“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有网络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40%的准车主准备推迟或取消购车计划。有4成受调查的车主表示,未来将少开车或选择公交出行。

  更多的人将改变出行方式。一项“油价大涨您会采取什么方式替代开车出行?”的调查显示,有32.6%的受访者选择公交车,39.1%选择打车,10.9%选择自行车。另外“油价上涨是否影响您的购车计划?”31.2%的受访者决定优先考虑小排量车,25%打算看油价走势再决定,12.5%彻底打消买车念头。

  高油价改变市民出行方式,催生了“趴车族”。很多有车族表示将让爱车长期停在停车场,另外,“拼车族”和“低碳族”也越来越多。记者在很多网站上看到了拼车信息。

  更有车主选择了改装。河南开封市一些私家车主、企业纷纷对车辆进行节能改装,“油改气”、“油改甲醇”一时门庭若市。一位将自己的北京现代i35“油改气”后,已经跑了3万公里,他说“以前烧油时每公里合8角钱,‘油改气’后基本合每公里4角钱。”

  但有关专家指出,“油改气”业务要有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压力容器安装许可证》。如果严格按照《车载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内容进行操作,安全性能是没有疑问的。但是,确保了“油改气”的安全性,也并不是每辆车都可以进行“油改气”。根据有关规定如果私家车进行改装,是不会通过车管部门审核的。 □ 本报记者 王 辉

【编辑:陈鑫】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