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关注儿童交通安全不只是“六一”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5月31日 14:03 来源:哈尔滨日报 参与互动(0)

  在私家车的大军中,有不少是年轻的父母,私家车也成了年轻父母带孩子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然而,仍然有不少年轻父母忽视儿童的车上安全问题,对于儿童乘车外出的安全注意事项不甚了解。

  随着汽车普及率的提高,儿童自然成为车上的常客。由于少年儿童的规则和安全意识相当薄弱,乘车安全隐患随之而来。正值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我们应该从安全意识、安全装置使用、安全习惯养成等方面着眼,共同关注儿童乘车安全问题。

  网络视频引发关注

  近日一段网络视频引发大家关注,视频显示在温州市区划龙桥路与东龙路交叉路口驶来一辆黑色轿车,从直行车道强行变至左转车道,行至路口中央时,轿车副驾驶一侧的车门突然被打开,一个小孩掉了下来。这时,紧跟在轿车后面的一辆出租车紧急刹车,在离小孩坠落极近的地方停了下来。随后,一位白衣男子,从轿车副驾驶的位置跳下,飞奔到小孩身边弯腰将她抱起。

  据了解,白衣男子是轿车司机,坠车的是他4岁的女儿。事发后,男子来不及停车,急迫地钻过副驾驶位,跳车后,将女儿抱起。而轿车继续滑行,撞上行道树后才停下来。

  事后,司机解释说:“小孩儿一开始坐在后排,后排的儿童锁也上锁了;但是,孩子坐得不耐烦了,就从后排爬到了副驾驶座位上。”驾驶员以为后排儿童锁锁好了,不会造成什么意外,但他想不到,孩子是很顽皮的,她从后排爬到前面副驾驶室的时候,驾驶员就麻痹了自己的思想,认为不过几步路就到家了,不会出事儿。可正是这个“想不到”,险些酿成悲剧。

  家长安全意识差

  家长作为儿童最亲近的人,应该随着孩子年龄的递增,为儿童准备相应的安全乘车设备。

  据观察发现,这样的场景在小学、幼儿园附近屡见不鲜:自驾车的家长或让孩子单独坐在副驾驶位置上,或让孩子不用任何约束装置坐在后排,或由另一位大人抱着孩子坐在副驾驶位置,或直接让孩子使用成人用安全带,这些错误的行为会在交通意外发生时给孩子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包括孩子有可能被误爆或者碰撞时引爆的安全气囊重击头部伤亡,因为碰撞惯性重重地撞在前挡风玻璃或者前排座椅靠背上,因为成人安全带通过颈部在撞击发生时颈部骨折或窒息等等。

  一些家长解释说,因为考虑到城区的道路特别拥挤,觉得其平均时速慢得根本不会让孩子在制动时受伤,并且,儿童乘车安全设备的使用又有些耗费时间,再加上每天都要接送孩子,所以,为了方便,同时也是为了能够让孩子少一些上下车的烦恼,干脆就不买这些东西了,或者买了也放着不用了。

  注意安全从买车开始

  许多消费者在购车时,往往把关注点过多集中在价格、舒适性配置等方面,而要选购的车型为保护孩子提供的安全配置,则不易引人注意。例如,后车门有无童锁设置、电动车窗有无防夹手功能、前排安全气囊有无关闭装置、后排座椅有无符合ISOFIX系统标准的儿童安全座椅锚固系统扣锁等。

  在我国,相应的儿童乘车安全宣传工作及配套标准法规的执行才刚开始,进展缓慢,与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形成巨大反差。而早在1999年,美国就逐步开始要求在车辆中设计儿童安全固定装置。2000年,美国法律规定,所有在美国销售的新车必须具有儿童约束固定系统。欧洲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很快引进了类似的法律规定。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超过1.85万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交通事故,儿童因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是欧洲的2.5倍,美国的2.6倍,中国儿童乘车出行中儿童安全座椅的配置率不到0.1%。

【编辑:吕思言】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