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媒体评论:燃油添加剂乱象该治治了

2012年06月19日 14:11 来源:中国质量报 参与互动(0)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一个多月前在江苏太仓发生的数千辆汽车加油后集体抛锚事故的起因有了一个新的解释。由车主委托的第三方检测机构——SGS通标国际检测中心日前出具的检测报告显示,太仓事故所涉油品中总有机氯和硅这两项指标明显偏高,其中氯含量高达6400ppm,超过美国标准6000多倍。

  该检测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解释说,按照正常的炼油工艺,成品油中是不会出现氯离子的,送检样品之所以检测出如此之高的氯含量,很可能是有人在油品中添加了含有氯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可以很好地溶于汽油,并且沸点也跟汽油相似,更重要的是,其市场售价非常低,大约只相当于汽油价格的六七分之一,如果将这种化合物掺兑到汽油中,一般情况下很难被发现,却能够赚取丰厚的差价。这当然是一笔昧心钱。掺了这种化合物的汽油在发动机的高温中会变成离子形态的氯,它会对整个气缸以及活塞、喷嘴等造成腐蚀,影响气密性和喷油效果,从而导致发动机不工作或打不着火。

  既然掺兑含氯化合物能够赚钱,掺兑其他化合物是否也能赚钱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符合答案条件的有很多。资料显示,目前通过添加掺兑将不合标准的汽油“升级”为达标汽油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和普及。据知情人士透露,国内有一种十分流行的名叫“羰基锰”的化学原料(最早起源于美国,但由于对车辆损伤过大而饱受争议,现在美国已经基本停用),将其按一定比例掺兑入低标号油品中就可以让油品“脱胎换骨”而成为高标号油品。由于中国目前尚无相关标准,在汽油中添加羰基锰的“戏法”几成业内尽人皆知的秘密。

  通过掺兑赚钱,除了上述暗掺,还有可以在市面上正常可见的明掺。然而,明则明矣,但掺的背后亦藏诸多暗鬼。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燃油添加剂市场非常混乱,光品牌大大小小加起来就有几十个,产品过百种。这些号称可以达到节油、清洁、减小污染等效果的添加剂,在业内专家看来大都是忽悠人的,不仅实际效果难以证实,而且用多了还会对汽车造成损害。比如用于清洁的汽油添加剂,销售者号称可以清除燃油杂质,但这种杂质是被分解了还是沉积在洗车油箱里了,销售者却并没说清楚。假定是杂质沉积,则可能造成杂质堵住汽车喷嘴气门,使汽车不能出气,那添加剂带来的危害可想而知。至于节油宣传,则更不可信。我们知道,燃油主要是依靠燃烧氢、碳释放热能来推动发动机做功,加入添加剂不能让燃油的能量密度变大,虽然具体的添加剂表面上看可以“节油”,如抗暴性的添加剂,但它实际上是一种燃烧抑制剂,抗暴性的添加剂通过抑制燃油的燃烧速度来延长燃烧时间,这种添加剂加多了燃油自然不容易燃烧,这样会造成汽车油耗增多,排放加大,动力性变差。

  在正规厂商生产的添加剂都无法保证实际功效的情况下,市面上那些假冒伪劣添加剂其为害就更甚了。那么,燃油添加剂市场混乱,问题多多,原因何在?答案并不复杂:成品油市场垄断,添加剂标准缺失。专家称,一种添加剂进入市场售卖,必须有按照国家标准所进行的相关测定。但由于我国没有相关标准,加之许多厂家都把自己添加剂配方作为保密配方,这就使得检验无从下手。添加剂市场标准缺失在导致这一市场混乱的同时,还会对成品油市场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国家应尽快组织人力物力制定完善燃油添加剂标准,对这个市场进行规范。  □ 胡立彪

【编辑:陈鑫】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