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进口车“进多买少”库存过高

2012年10月09日 15:00 来源:中国质量报 参与互动(0)

  记者近日从国机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获悉,今年1~8月进口汽车市场供给78.8万辆,同比增长24.8%。而该公司的又一统计,19个知名品牌累计终端销售增速逐月下降,从年初的36.6%下滑到7月累计增长23.2%。接近年终,中国进口车市场开始变得疲软,呈现“进多买少”状态。

  “进多买少”的格局,带来的就是经销商库存过高。由于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过于乐观,供给大幅增加,终端库存压力凸显。国机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孙勇告诉记者,中国进口车市场联席会统计了16个热销品牌,并用其海关进口量和终端零售数据的差值来估算进口车行业库存量,以库存深度为累计的库存除以当月零售量,用来反映进口车行业的库存水平。根据经验设定2010年底的进口车行业库存深度为1.5,则截止到今年上半年,进口车行业库存指数已经接近3个月存量。

  高库存带来的连锁反应就是价格异动。在库存加大和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下,市场优惠幅度延续2011年11月之后的趋势,优惠幅度不断加大,改变了进口车市场一贯价格相对稳定的状态。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信息中心的部长郭咏日前表示,今年以来,进口车从加价销售变成了降价销售。比如去年一辆总价200万元的路虎要加几十万元才能买到,今年则是优惠几十万元;一辆总价24万元的现代进口车,去年要加价5000元,现在要优惠2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进口车市场呈现排量继续下移。1~8月3.0L以下车型市场份额高达84.4%,其中2.5~3.0L排量区间市场份额最大,1.5~2.0L排量区间车型份额增长最快,1.5L以下车型引进速度加快。

  孙勇指出,进口汽车市场所呈现的趋势性特征标志着市场已步入深度结构调整时期。这种调整在车型结构的表现是,SUV市场占有率将回升,排量结构继续下移。进口市场中旅行版和Cross车型进入市场培育期。随着国内汽车消费的多样化,旅行版以及Cross逐渐被大众接受,除了目前已经供给中国市场的奔驰C级旅行版、大众迈腾旅行版和宝马5系旅行版,沃尔沃V60、大众高尔夫旅行版和Cross版、斯巴鲁XV,2012年还将引入的大众迈腾Alltrack、现代I40旅行版、奥迪A4 Allroad Quattro将会作为旅行版和Cross版车型市场的先导产品,不断培育该车型细分市场的需求。未来旅行版和Cross车型市场将继续扩大。

  在排量结构上,《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第三阶段标准于7月1日实施,对进口车总经销商燃油消耗的单独核算,将进一步加快排量下移趋势。孙勇说,根据测算,2011年进口车行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标值的比值为109%~110%,因此2012年达标109%问题不大,但从中长期来看,进口车排量结构将进一步下移。政策刺激,加上混合动力车型具有油耗低的特点,有助于满足第三阶段燃油消耗量,因此进口汽车市场中混合动力车型引入步伐加快。据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首次提出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节能内燃机汽车,实施性很强。预计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混合动力车市场份额将会逐渐增加。混合动力车型引入速度加快,雷克萨斯在RX450h,LS600hL、GS450h三款混合动力车型基础上,2011年11月份引入小排量混合动力车型CT200,2012年上半年销量超过8000辆,成为仅次于ES、RX系列的第三大主力车型。除了雷克萨斯CT系列,进口车市场中的混合动力车型还有凯迪拉克凯雷德、保时捷的卡宴、Panamera、本田Civic、大众途锐、奥迪Q5、英菲尼迪M35hL。即将引入的还有本田CR-Z,Fit混合动力版、雷克萨斯ES300h、讴歌ILX。

  未来品牌结构上,豪华品牌份额不断提升,欧系品牌潜力继续放大,日系、美系品牌缩水,出现品牌分化趋势。豪华品牌车型加大优惠,打破市场价格体系,短期来看必然会抢占基础品牌销售量,长期看,随着进入更新替换高峰,消费升级趋势将促进其份额继续提升。据J.D.Power2012中国新车购买意向研究显示:中国消费者对于欧系车的购买意向率从2009年的25%上升到2012年的35%。而对日本车的意向率从2009年的32%下降到2012年的24%。(记者王 辉)

【编辑:陈鑫】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