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媒体评论:年关车市缺货不应该

2013年02月06日 15:46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业界观察

  ■本刊评论员

  临近年关,很多市民都有一个愿望,就是开着新车高高兴兴过大年,尽管广州限购,可是自己摇着号了,或者不惜血本,已经拍了一个车牌。可兴冲冲赶到展厅一问,对不起,你想要的车型没货,想提车,最少半个月,多则要两个月,一盆冷水将发了年终奖准备买台车做年货的买车者浇了个透心凉。据笔者在市场上调查,不仅是畅销车型,就是一些冷僻小众车型,也在今年的春节之前基本无货,想买车,只有等待,再等待。

  很多市民就纳闷了,不是限牌吗,怎么限来限去车市里面也没车卖了,其实,今年年底的这个现象跟前年的情况基本一致,都是到了年终岁末急剧缺货,但不同的是,前年是厂家年初制定的产销计划没有跟上全年车市的火爆,今年则是受限牌、宏观经济影响等原因,汽车厂家在2012年年中的时候调整削减了产销计划,一个小小的动作,直接导致岁末突增的购车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很多人也由此想到了汽车厂家屡试不爽的饥饿营销,是不是厂家又开始玩这个老套的营销把戏了。曾几何时,饥饿营销的效果一直为厂家津津乐道,“人为制造紧张氛围、营造车型热销、显示产能不足”从而激发车主为提早拿车而额外支付费用,“利润为王”,厂家一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偷着乐。多年来,“饥饿营销”的理念直接导致天南地北的车厂跟风效仿,“加价售车”甚至演变为经销商和厂商的故意合谋,直至成为业内公开的潜规则。不管是淡季还是旺季,只要是热销的车型,不少车存在着加价行为。不是讲“先来后到”,而是看谁更有票子。让消费者自己去比拼经济实力,自己乐得坐收渔翁之利。

  坦白说,在很多车型上都实践过的饥饿营销,尽管还是能博得不少不明就里消费者的“厚爱”,但这一次,还真不是厂家的饥饿营销疗法。在去年的年中盘点中,上半年主流乘用车企中,只有上海通用、一汽大众、上海大众等为数不多的几家顺利完成了半年任务。而在进入下半年后,各家车企也开始关注政策的转变,并积极推新车、降价促销,以刺激销量增长。无论是上半年产销目标完成不好的车企,还是完成比率较高的车企,都在重新考虑去年下半年的销量目标。

  此外,从2011年开始,国内车市进入新一轮调整期,增速明显放缓。2011年国产汽车销量增长仅为2.45%,是13年以来最低的一年。2012年这一调整仍在深化,而且这一调整期持续时间更长。接着,很多行业论调都认为,汽车行业存在着严重的产能过剩。由于汽车产能超过市场需求,2012年上半年国内车市汽车厂家压库严重,经销商库存畸高、财务成本高企,整个汽车流通行业出现多年未见的全行业亏损。不仅如此,宏观经济增长遇阻,限牌城市呈增多之势,再加上钓鱼岛事件,最后直接导致绝大多数汽车厂家痛下决心,或明或暗的调低了下半年产销计划。

  一旦下调计划,厂商就需要修改在年初签订的零部件供应合同,从而降低零部件采购量,而一旦发现市场又开始火爆,此时已经无法立刻增加产销计划了,因为很多车企会根据订单来安排零部件供应及生产情况,当突然面对超出预期的市场增长时,产品的供货周期会跟不上。此外,突增的需求也会让部分关键零部件严重依赖海外进口的车型在增加产能时遭遇备件供应不足的尴尬。且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外许多零部件供应商都采取了减产甚至停产措施,这都直接影响到了汽车市场的产品供应量。

  不管怎么说,厂家应该考虑到上半年松,下半年紧的这个历年车市供需趋势,不能人云亦云地一窝蜂下调自己的产销计划,该卖车的时候没车卖,让自己的拥趸等到花儿也谢了,不仅不利于巩固和提升自己的市场地位,反而还有失去消费者忠诚度的危险。(执笔/车贵远)

【编辑:陈鑫】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