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成功的商业定位:电动汽车行业领军企业的秘密

2013年06月05日 16:19 来源:中广网 参与互动(0)

  据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电动汽车行业整体萎靡,核心零件生产能力缺乏,特斯拉却能够一军突起,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

  特斯拉的创始人Elon Musk是全球互联网支付企业的创始人,他也是互联网企业PayPal的创始人。他后来把PayPal卖给ebay以后,还创立了三家企业,一个是私人的宇航发射,空间技术企业Space X,另外一个就是特斯拉,第三个就是包括Solar City这样的太阳能公司。他的格言是在火星退休这样一个宏伟的计划,它因为这个原因把企业建在硅谷,只有硅谷有创新的基因,并且企业在硅谷,他就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包括电池技术、电控技术和电池管理技术,运用可控的又卓有成效的一些技术的创新,来控制它的整个产品的研发以及产品的升级。

  这种创新的思想是非常值得国内其他企业借鉴。特斯拉是一个全新的公司,唯一的产品就是电动汽车,然而车型也不是很多,它在整个电动汽车上投入的精力非常的集中。相对于其他的传统大牌的燃油车制造商来说,这是它的一个优势,可以抛弃燃油车以前的设计思想,然后在电动汽车方面引进一些比较适合电动汽车设计的结构和思想。

  新能源汽车国内的发展屡遭挫折,对于许多人建议出台补贴政策刺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宏源证券新能源分析师徐伟认为相对补贴来说,找准市场更为重要。

  徐伟:补贴是一方面,最重要是产品研发要符合市场的特征,要找准市场的定位,符合市场的需求,这个可能国内如果做高端产品的话,确实有这方面的短版,不太容易克服,但是我觉得可能需要车厂研究一下自己更明确一下自己的定位,找准市场需求在哪里,做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电池对于新能源汽车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国电池企业有没有可能进入特斯拉的供应体系当中,徐伟认为这是肯定有机会的。

  徐伟:根据我们的调研,目前的中国的锂电池企业,包括锂电池在上游一些原材料企业,目前绝大多数都没有进入特斯拉供应链体系的,这可能只有极少数的一两家企业有所涉及供应链企业,但是所占的市场份额在供应特斯拉中间的原材料的比例也是比较低的。

  主要的目前特斯拉使用的电池还是日本的松下电池来提供,然后它的正负极材料一般从日本采购的也比较多,但我们认为电池的产业链开始向国内的转移。我们认为可能先从电池原材料开始进行产业转移,这三种原材料当中我们觉得电解液和负极材料相对于国际的先进水平来说差距比较小一些,而且它的盈利水平相对来说行业的毛利率相对高一些,所以我们认为应该是电解液可能会先进入供应链,然后再是负极进入供应链,成品材料在最后这样的顺序,我们猜测这样的顺序,我想肯定会有企业能够进入特斯拉供应链的。

  随着特斯拉的热销,特斯拉开始在美国全国来建设超级充电桩网络,徐伟认为这对于充电桩企业会有一定的影响。

  徐伟:特斯拉的充电桩是使用它自己的标准的,而且使用电动汽车肯定也要建立充电桩基础设施,所以在美国来说应该是它自己自主建设,然后在中国的话,我们认为可能还是由国外电网主导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在国内有大量电动汽车使用的话,我觉得建充电桩肯定是投资会增加的。当然特斯拉在美国使用的情况来看,可能大多数人是放在自己车库当中进行充电,然后白天使用晚上充电,但是在城市和城市之间仍然需要充电桩比较合适的数量。

  而对于特斯拉的成功之处,徐伟认为认为这是它成功的商业定位的结果。

  徐伟:特斯拉的商业定位是比较有意思的,他们的董事长穆斯科认为所有的新产品都是从高端开始扩展市场的,包括从我们知道的冰箱、电视现在很普及的产品,以及像手机都是从原来的特别贵特别笨重的情况,到现在大众化普及的过程。

  所以他开始选择做高端车的定位,确实证明了这个市场定位是非常成功的,也是值得一些国内企业借鉴的。我们认为相对来说这个市场定位也是比较合理的,因为高端产品可能它的使用环境和使用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好,另外它的利润相对来说比较丰厚一些,对成本的敏感性也没有那么高,所以在电动汽车上它可以发挥它的电机启动性能比较强,加速度比较快,百公里加速度比较快的特点来做跑车。它的商业定位,是它能持续盈利的关键。在它盈利之后,它就有持续的收入去投入更进一步的研发,使它的成本进一步的下降,最终形成了一个先行者的低成本规模经济优势。

【编辑:左盛丹】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