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一千元修理费 两车主僵持大半年

2013年07月24日 10:56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去年出的事故,至今过去大半年了,一直没能了结。为的,只是“谁该主动”的问题。本周一,本报汽车路路通接到了这样一桩事情。两位车主为了1000元修理费,吵了大半年,事情没完没了。而且,双方都觉得自己“很委屈”。究竟谁有道理?我们一起评评看。

  单据还在我手上

  案子已经结了

  2012年11月15日中午,杭州石祥路和莫干山路交界口,三辆小轿车撞在了一起。最后面的是辆宝马,不知道什么原因,没刹牢,结果导致了“连环撞”。宝马车里面是位年轻女司机,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跑下车来道歉。“真的不好意思,我是不小心的……”

  这本来是场再普通不过的追尾事故。除了宝马车受损严重一些,前面两辆车,都只受了“皮外伤”。对于责任,三方也没有争议。宝马车司机爽快地认了全责。交警开了单,保险看过现场,大家各自修车去了。可是,本周一,杭州人沈先生气冲冲地给记者打来了电话:“8个多月了,修车钱还没拿到!”而沈先生,是事故中的第一辆车——卡罗拉的车主。

  “我给宝马车主打了不下10个电话,可他不是在出差,就是说没空。”沈先生表示,事故中,自己车受伤不重,修车费用总共也才1000多元。可是,至今8个多月过去了,钱还是没能拿到。

  前两天,更令沈先生惊讶的事情发生了。“我打电话给对方保险公司,看看能不能走‘代位求偿’这条路。结果你猜怎么,保险公司告诉我,赔款已到位,事故结案,可理赔资料还原封不动在我手上呢!”

  双方谁都不愿做“快递哥”

  闹僵了

  按照常理,出现责任事故后,应当由无责方在修完车后,将理赔资料(修车发票、维修清单等)交给全责方,再由全责方拿着资料向自己的保险公司理赔。可这一起事故,为什么全责方(即宝马车)可以跳过无责方,直接理赔结案呢?带着疑问,记者联系到了宝马车的车主,杭州人杨先生(当时开车的女士只是司机,杨先生才是车主)。没想到,谈起这件事情,杨先生的火气一点不比沈先生小。“他倒先告状了!”杨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不愿意把钱给沈先生,是有原因的。事故中,杨先生的宝马受伤最重。修理费加起来,超过了7万元。可是,当杨先生修完车,多次催促沈先生拿理赔资料,沈先生一直拖着。期间,第二辆车的理赔资料也给杨先生了,唯独缺了沈先生这一份。两个月后,越等越窝火的杨先生,干脆跳过沈先生,把案子结了。之后,不管沈先生怎么找杨先生,他都爱理不理的。“谁让他当初这样拖我!”

  记者也联系了杨先生宝马车的承保公司——中华联合保险。该公司一位负责理赔的邵先生表示,保险公司之所以单方面结案,是因为客户杨先生自己打了份书面申请,由自己个人赔给沈先生。在采访中,沈先生和杨先生双方,都多次提到,“该对方主动”。沈先生认为,自己是无责方,在事故中没有过错,理应全责方多跑跑。此外,保险公司跳过自己,直接把钱赔给全责方,问题也很大;而杨先生觉得,沈先生已经拖延了自己的理赔,之后的赔偿,应该沈先生主动一些,把资料送过来。

  就这样,双方都不愿意做“快递哥”,于是矛盾就消停不了了。

  业内人士:保险理赔

  这几点要注意

  经过调解之后,记者接到沈先生的回复,说保险公司愿意把1000多元修车钱重新打给他。

  沈先生的抱怨,算是告一段落,可由此引发的思考,却没有结束。之前,“汽车路路通”就经常接到类似的投诉:出了事故,究竟应该是无责方先给资料,还是全责方先给钱?在理赔过程中的琐事——例如交资料、打款,到底谁该多承担一些?这些小事看似简单,却容易引发矛盾,甚至吵着吵着,就有人做起了“老赖”。

  记者也咨询了业内人士。保险专家,FM93交通之声主持人阿巍表示,对于理赔中谁该更“主动”的问题,目前尚无任何一条相关的法律规定。但在他个人看来,“全责方应承担多一些,毕竟事故是由全责方导致,无责方也应配合好。”

  对于在责任事故中,怎样处理赔款事宜,业内人士也给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无论责任如何划分,修好了车,几方最好约个时间,一起去保险公司交资料。这样既可以避免资料缺失,还可以把各自的银行账号交给保险公司,让保险公司分别打款。

  第二,平时修车,最好有一家上规模的固定修车店。一般来说,较大的汽修店,都能够帮车主整理资料,车主的麻烦会少很多。

  第三,不妨设立一个类似于“支付宝”的理赔中介机构。修车的赔付款,可以先交给这家中介机构,待审核完毕,双方无异议后,再分别打款,最大程度减少矛盾的发生。(记者 赵路)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