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在道路交通上一个具安全感的字:“让”

2013年08月13日 09:57 来源:中国质量报 参与互动(0)

  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在道路交通上,哪个字最具安全感?”有人说“法”。有人答“德”。但正确答案为“让”。实践证明:凡是不认识或装作不懂得这个字的,很有可能付出沉痛代价。前段时间,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出台,许多司机连连叫苦。然而对一个每天交通遇难者人数相当于掉下一架波音飞机的国度,应该说远远不够。为了确保安全,人们想方设法。其实,“让”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安静地呆着呢。

  汽车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愈合的伤痛。自1896年发生第一场车祸开始,至今全球至少超2500万人死于车祸。车祸和战争一起,进入危害人类生命的杀手榜。在当今中国,车祸的杀伤力显得尤为醒目。不妨想想,几乎每个人身边都有不止一个熟人死伤于车祸。有人提出一个形象说法:在中国驾车,比在伊拉克执勤更危险。一位西方驻华记者,开车上高速走了一圈儿,吓得小脸儿煞白,惊呼“在中国开车,犹如拍摄惊悚大片!”平时在路上开车,每个司机都唯恐落后,每个人都在试图抢行。有时前车为避让行人稍慢一点,后面便传来刺耳的喇叭声。至于乱停车、逆行、支路车蹿出、突然并线甚至闯红灯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更糟糕的是,很多司机讲究生活品位,看上去满腹学问,却独独不认识这个“让”字。在某市违法司机培训班上,老师提问:“‘安全驾驶礼让三先’的内容是什么?”没想到众人露出一脸茫然。老师笑问:“各位,可能都没让过别人吧?”听到这句话,学员们的脸有点儿挂不住了。老司机说,在路上除了礼让行人、自行车,车与车的礼让也很重要。会车时,必须注意保持足够的安全侧向间距,做到“礼让三先”。一般情况下的会车,须遵守下列规则——空车让重车,单车让拖挂货车,大车让小车,货车让客车,教练车让其他车辆,普通车让执行任务的特种车,下坡车让上坡车。必要时,会车时要鸣号示意。等等。说完这些,老师亮出答案:“三先”的重要内容很简单很重要:那就是“先让、先慢、先停。”从前还有一句著名的交通安全口号,曾经响遍全国——“宁停三分,不抢一秒。”不过,像这么“低效率”的旧口号,大家可能早忘光了

  据说,美国有两条“永远让行”原则:弯道永远让行直道的汽车,汽车永远礼让行人——即使是行人违反交通规则横穿马路,汽车也必须马上停车,请行人先通过马路。在西方司机眼里,行人永远是“老大”,开车的人则屈居“老二”。另外,美国人乘坐汽车时,即使是后座乘客,也都自觉地系好安全带。所以说,像美国这样拥有世界第一汽车保有量,而且90%以上的高速公路是免费的,依然能够做到交通事故率低、死亡率低,与这些高素质行为密不可分。一位在日本生活过的朋友也表扬说:日本的车道也比较窄,甚至有一种稍不留神就会偏离车道的感觉,然而大家车速却很快。因为你不必担心会突然蹿出一辆车,前车也不会随意变道。遇有车流交汇,谁先谁后都有明确规则。大家规规矩矩,不会发生“抢道”现象。要说这种和谐的现象,完全是“让”字的功劳。

  我们有信心:终有一天,中国司机也会迈入高素质行列。可是,为了保障公众安全,这一天能早点儿到来吗?一位北京的哥说过:“在马路上,行人是我‘大爷’,骑车的是我‘二大爷’——没说的,咱必须让!”话糙理不糙,您琢磨琢磨,是不是这个理儿?(林 鸣)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