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大众将改变车型外观趋同设计

2013年09月04日 10:38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假如一辆帕萨特和一辆迈腾摆在你面前,作为普通消费者,你能准确地区分它们吗?相信绝大多数人的回答是“不能”。不错,大众在中国的各级别车型正以惊人相似的面孔不断涌现,以至于专业汽车网站制作专题,图文并茂地教大家如何用火眼金睛看出车型间的些许细节差别。大众汽车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上周,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大众汽车总部就大众汽车的现今和未来设计理念采访了大众汽车品牌车型设计负责人Klaus Bischoff先生。Klaus Bischoff明确表示,过于相似的家族面孔是为了给消费者一种深刻印象,让大家一看到车型就知道这是一款大众汽车。这种做法显然已经取得了应有的效果。未来,大众将着重产品差异化设计,人们将在豪华轿车、SUV、掀背轿车上率先看到变化。

  在民间曾流传过这样一个说法,大众其实只有一款车:高尔夫。拉长就是帕萨特,改名就叫迈腾,减掉一个后座就是CC,再拉长就叫辉腾,拍成方的就是途安,加多三个后座就是夏朗,加高底盘就是途观,再撑大点就是途锐,拍扁就是尚酷,加个屁股就是速腾,缩短点是POLO……这当然是一种调侃,但也道出了大众汽车的两个重要特点———高尔夫是大众非常重要的一款车,大众各车型外观相似度极高。

  高尔夫是继甲壳虫之后,大众汽车最成功、最畅销的车型。虽已经七代传承,它最初的很多设计元素如延伸到大灯的水平线条格珊,今天仍能在大众的很多车型上见到。KlausBischoff告诉北青报记者,高尔夫奠定了大众汽车的设计基础。而有趣的是,赋予高尔夫设计风格的却不是德国人自己,而是意大利人乔治亚罗。1974年问世的第一代高尔夫即出自乔治亚罗之手,当时的大众汽车正处于困境,而高尔夫的出现则成功地令大众汽车走出低谷。在几十年的数代车型进化中,高尔夫一直深受消费者喜爱。这种“创新———成功———不断创新———保持成功”的模式,只有少数车型可以做到,高尔夫当然是其中之一。而在持续不断的成功中,高尔夫身上的很多设计元素被保留至今,如车身多处细节的黄金比例、紧固厚实的C柱、永远简洁的设计语言……很多设计元素都被大众广泛使用,Klaus Bischof认为大众是全球化的汽车企业,产品要有高识别度。在全世界,大众有8家设计中心,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所有设计作品都要回到总部狼堡,由狼堡的设计师最终确认。而模块化也令设计的调整变得更加灵活,令设计师的很多想法都能更快、更准地成为现实。

  如今,大众在产品高识别度上无疑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Klaus Bischoff告诉北青报记者,我们首先要在品牌的识别度方面打好基础,让中国消费者马上能看出来这是大众汽车,而不是与另外一个品牌的车有相似感。当然这种做法有一个风险,就是让大家觉得大众的车型都差不多,我们内部也激烈地讨论过这个问题。最后,我们还是认为需要首先在品牌的识别度方面打好基础。有了品牌识别度的基础之后,我们在下一个阶段就可以对产品进行差异化了。现在,这个阶段已经到来。Klaus Bischoff将带领设计团队在产品的差异化和多样性上下工夫。在保持大众核心设计语言和家族外观的同时,豪华轿车、SUV、掀背轿车将在外观上体现各自的产品特点,具体来说,前脸的差异化将非常明显,车身将有很多颜色。而甲壳虫、UP!、XL1本身就是个性十足的车型,其外观与其他车型区别很大。

  文/记者李东颖

  ●相关新闻●

  中国消费者关心的设计问题

  问:改款CC为何摒弃了泪眼大灯设计?中国消费者不认同这个改变,以至于老款CC在二手车市场非常抢手。

  答:泪眼大灯设计有一段时间我们觉得挺好,现在,我们觉得应该有一些改变。CC是一款运动车型,前脸应该尽量低。泪眼大灯比较大,我们认为可以让前灯更小一点。现款CC把泪眼大灯的设计去掉了,这让CC的前脸变得更低、更宽,更强调动感和运动性。而且,改款CC在全球的销售数字也说明我们的分析是对的。

  问:家族脸谱是否混淆了高端旗舰车型与低端车型的差别?

  答:我们在确定一个设计方案之前要进行产品调研,如给中国消费者看样车,在不知道这些车型来自于哪一个品牌时,让他们说出喜欢哪一款车。在这种调研中,大众汽车每一次都是胜利者。在产品调查中,CC拿到了第一名。未来,大众汽车品牌车型的差异化要比现在大得多,比如辉腾和帕萨特的前脸外观区别将会更加明显。(文/记者李东颖)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