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油品升级谁买单?专家:企业和消费者三七开合理

2013年09月24日 08:07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0)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3日宣布,决定对油品质量进行升级,按照优质优价原则适当提高油品价格,确定汽、柴油质量升级国四标准每吨分别加价290元和370元,分别上涨0.21元/升和0.32元/升;从国四标准上升至国五标准每吨分别加价170元和160元,分别上涨0.13元/升和0.14元/升。据发改委有关负责人透露,此次油品升级所需成本由消费者承担7成,企业承担3成。同时,有专家表示,此次油品质量升级,炼油企业设备更新改造投入至少将达到十几亿元,地方炼油厂将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

  消费者将承担7成价格上升成本

  发改委方面指出,此次油品质量升级体现“谁污染、谁负责、多用油、多负担”的原则,汽、柴油质量升级国四标准每吨将上涨290元和370元,每升分别上涨0.21和0.32元。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油品质量升级上升的成本并不是全由消费者承担,炼油企业将承担至少20%至30%。对此,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认为,虽然北京等少数城市汽车拥有率较高,就全国13亿人口而言,开车用油的人群不及总人口的5%。油品消费者作为直接污染者,为此负担一定的成本是合理的。

  卓创资讯数据显示,以私家车月跑2000公里、百公里油耗8个油测算,汽油升级国四后,车主年支出费用将增加425/吨左右。对于消费者来说,汽油升级后的成本增加仍可承受范围之内。

  对于此前有人建议,政府应通过财政补贴或免税等方式承担油品质量升级的部分成本。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认为,目前国家只对对农业用油、渔业用油、公交用油、出租车用油进行补贴。“政府补贴的钱来自全体纳税人,如果对油品质量升级消费者承担的部分进行补贴,相当于用穷人的钱补贴富人,这是不公平的。”

  地炼企业成本上升面临转型仍艰巨

  目前,“两桶油”等大型炼油企业已经在进行油品质量升级。中石油自2000年开始施行汽油无铅化,根据国家及地方汽柴油质量标准要求,投入了大量资金。中石油也开始全面生产国四标准油。但目前多数地方炼油厂并不具备生产国四汽油的能力,地炼国四油多为调和油品。能源专家林伯强认为:“国四标准的实施将对地炼厂产生一定的冲击,部分炼油厂无法达到生产国四油的标准,只能面临淘汰。目前国四油的生产技术并不是高端保密技术,地炼厂积极性不高关键还是成本上升的问题。”

  据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对已完成升级改造炼厂的调查表明,炼油企业的设备更新改造投入少则十几亿元,多则达到几十亿元。

  对此,董秀成分析,地炼厂面临的成本问题实质上是投资问题。“很多地炼厂由于原料供应不上,开工率不足,在更换设备上需要增加投资,所以成本上升的比大型炼油厂增加的更快,这导致地炼厂生产国四积极性并不高。地炼厂在设备上无法满足生产国四油,只能通过购买大企业高品质的油进行调和。”董秀成说。

  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担忧,若地炼厂都转生产调油,必将加大调油原料的成本价格,外采汽油价格也将有所提高。受上述条件限制,调和油品或难以满足外采需求,地炼转型任务依然很艰巨。而周大地则认为,确保地方炼油企业的炼油能力合规升级,需要摒弃地方保护主义,改变地方政府唯GDP的思维模式。

  将推动更严格柴油排放标准实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机动车尾气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日益加剧。发改委提供数据显示,汽车尾气排放至少达到PM2.5总量的20%以上。有业内人分析,所谓汽车尾气污染主要是硫酸盐污染,要降低汽车尾气污染必须降低成品油中的硫含量。

  《通知》中显示,汽油质量从第三阶段升级至第四阶段,硫含量将从150ppm降至50ppm,第五阶段硫含量将进一步降至10ppm柴油质量从第三阶段升级至第四阶段,硫含量将从350ppm降至50ppm,第五阶段硫含量将进一步降至1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对此,环保部科技标准司有关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若现有汽车不进行任何改造升级,使用国五标准的汽油和柴油,汽车尾气中的有关污染物排放将减少10%。

  北京理工大学汽车动力性及排放测试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葛蕴珊认为,汽油车尾气排放的颗粒物中硫酸盐占比较,降低汽油硫含量能够减少颗粒物排放量。“我国重柴的排放标准和轻柴的排放标准多次推迟出台就是因为油品质量不达标,如果柴油硫含量能够降低到50ppm,那么许多新技术,新设备都能够使用,更为严格的柴油车排放标准才能得到推行。”

【编辑:史建磊】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