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会做生意的汽车品牌才有前途

2013年10月17日 11:01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比亚迪、长城的例子,以及魏建军的坦言,对于一些国有集团来说,可以说是一种反讽。

  比亚迪近日首次向外界开放了部分研发设施,包括国内最完善的欧标碰撞实验室、NVH实验室等,其中一些实验室还没有全部建成。这彰显了比亚迪汽车走过十年历程之后,已经拥有了足以向外界展示的研发硬实力,近几年的潜心转型更在汽车品质、安全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总体而言,比亚迪的研发硬件在目前内资车企中应该算不上最完善。但如果从企业经营的层面来看,不得不让人再次对比亚迪的市场生存能力刮目相看。

  有证券杂志的分析数据显示,比亚迪在2011年和2012年的研发支出分别占到了当年营收的5.7%和5.5%,这在汽车业中是一个比较高的数据,比近年来着力投入研发的长安汽车还略高。但比亚迪股份的业务包含IT、汽车和新能源三大板块,研发投入不是全部用于汽车。此外,比亚迪人士介绍,在汽车板块中,比亚迪用于电动车的研发投入要占了很大部分,电动车的研发投入目前也尚不能回收效益。这样算来,比亚迪用于传统燃油车的研发投入相对行业水平实际上并不高(在近几年转型中或许有所提升)。在这种研发投入下,比亚迪经过三年调整,今年汽车销量将超过50万辆,和吉利和奇瑞等相当,并且在市场好转之后即实现利润的快速上升。这都反映了比亚迪在燃油车方面良好的研发产出效率。用企业人士的话来说是燃油车一投入即有收益,不像电动车那样仍处于漫长的哺育期。

  另一方面,比亚迪一直注重人才的自我培养,虽然近年来大举引进国际技术人才成为一种颇有用的模式,但比亚迪在研发上也是更倚重于自身的人才积累,以及垂直整合模式。从实际市场效果来看,这样的模式也没有什么太多的不足。

  这不由让人联想到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所提出的“有效研发”概念。长城目前已经成为自主品牌汽车的新霸主,不仅销量迅速增长规模扩大,而且盈利能力极强,半年就达到了40亿元,是名副其实的“利润奶牛”。但从2006年以来,长城在技术研发上才投入了40多亿元,到2015年预计将累计投入80亿元。这和一些大集团动辄几十上百亿的研发项目相比有些小巫见大巫。魏建军认为,长城也将加大技术研发,但研发费用占销售额比例太高的企业,不是好企业。“花那么多钱没做出好产品来,不见效益,这企业得多臭。”

  比亚迪、长城的例子,以及魏建军的坦言,对于一些国有集团来说,可以说是一种反讽。如奇瑞就一直不怎么把赚钱当回事,虽然建立了非常好的技术研发基础,也做出一些好产品,但在走过初期的廉价车走量阶段之后,效益就不升反降,研发产出效率并不高。这说明不是奇瑞的研发能力不行,而是在整个企业经营机制肯定存在不足,或者不如三大汽车民营上市公司那样懂得做生意,懂得有效研发。

  在商业能力上的高低分野,相信在未来将深刻影响到各大自主品牌的发展前景。因为做汽车也是一门生意,只有生意做得好能赚钱,才能够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并通过持续积蓄实力最终成为市场的幸存者,这样的汽车自主品牌幸存者不会多,估计只有三五个已经很好。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无疑目前能够发展起来的几家民营车企具有更好的前景。

  而对于国有大汽车集团来说,做自主品牌汽车仍需要更好回归到做生意的范畴。如大国有集团的自主品牌项目,尽管发展多年积淀了技术和市场基础,但多数尚未实现整体盈利,和长城、吉利和比亚迪等民营车企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商业现象。大举的研发和车型项目投资,也需要及时回收效益,形成“造血”功能。此外,从目前市场实际来看,即使在预定的期限,大集团自主品牌产销量在总体规模中未能过半,不能做出什么高端品牌,也没有什么美中不足,切记拔苗助长。(陈志杰)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