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微刺激”政策收效 汽车业受益

2013年10月18日 09:15 来源:中国商报 参与互动(0)

  ◆尽管宏观经济向好,但来自外部的挑战也不容忽视,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汽车业都需要在拉动内需上下功夫。

  数字永远是最直观的表达方式,看似虚无缥缈却又无处不在的宏观经济也是如此,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9月份CPI和PPI的数据显示:我国9月份CPI同比上升3.1%,升幅大于8月份的2.6%;9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3%,环比上升0.2%。

  这两个数据均超出了此前预期,CPI突破3%引发普遍关注,有分析认为这预示了经济通胀隐忧,不过也有分析认为,9月份CPI的超预期与中国南方水灾以及中秋国庆假期因素有关,未来并不会出现通胀的压力。

  PPI的下滑幅度进一步收窄,此前8月份PPI同比下降1.6%,环比上升0.1%。

  这两个数据均表明,我国宏观经济正在逐步向好,此前政府出台的“微刺激”政策已经收到成效,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促使决策者推出一系列微型刺激政策,其中包括加速铁路和地铁投资、为企业提供税项减免以及简化行政审批手续等。同时,可以预计第四季度政府出台大规模调控的可能性不大,宏观经济有望进一步企稳回升。

  经济显现活力

  虽然9月份CPI同比升幅高于市场预计的2.9%,但仍低于政府制定的3.5%的全年目标。摩根大通经济学家朱海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这份数据在心理上是敏感的,但他认为这不会引发货币政策调整。

  从最近发布的工业增加值、贸易和零售额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已在第二季度触底。不久前,央行副行长易纲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系列会议上表示,今年中国GDP增速一定会超过7.5%,甚至达到7.6%。

  尽管PPI疲软反映出国内需求不振,但经济增长企稳表明,最糟糕的时期或许已经过去。经济学家预计,今年年底之前这段时间PPI可能将保持下降态势。

  除了CPI和PPI两个数据之外,其他指标也在印证宏观经济的发展方向。

  中国人民银行14日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7870亿元,同比多增1644亿元。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28万亿元,同比多增5570亿元。其中,对公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02%,较上月提高0.42个百分点,显示社会信贷需求上升,宏观经济企稳。

  同日,国家能源局也发布了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据统计,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44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受经济回升向好拉动,今年5月份以来,我国全社会用电量数据持续回升。尽管9月份用电量增速与上月比有所放缓,但仍为年内次高,说明中国经济回暖态势进一步巩固。

  “结合这个月公布的PMI、发电量、PPI等数据,可以看出整个工业领域正显示出向上拉力,中国制造业的复苏趋势比较明显。”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说。

  内需仍是关键

  尽管经济已出现好转迹象,但是内需拉动仍然将是今后的主要方向。尤其在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都在面临挑战的时候,我国出口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波及。

  据统计,我国9月份出口额1856亿美元,同比下滑了0.3%,经济学家们的预期为增长5.5%。即便是存在统计数据缩水的因素,但是中国作为最大出口国,从中国的出口数据仍然可以看出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的前景使得从雅加达到约翰内斯堡的市场都感受到寒意。这可能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问题,因为目前中国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出口占出口总额不到一半。9月份中国对印度尼西亚的出口同比下降0.3%,对南非的出口下降12.8%。

  出口的下滑也已经影响到汽车业,从海关数据看,我国的整车出口在今年的6-8月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其中下滑的主要地区是大洋洲、非洲、亚洲,而大洋洲是以43%的下滑幅度领军,非洲也较去年同期下滑41%,亚洲下滑25%。而上升的仅有中国对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出口。

  由此可见,尽管宏观经济向好,但来自外部的挑战也不容忽视,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汽车业都需要在拉动内需上下功夫。(记者 安丽敏)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