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自主品牌的“北上广”难题

2014年02月17日 08:59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0)

  不久前,在同一天看到两篇主旨截然相反的报道,都关于奇瑞的。一篇说奇瑞即将发力,重返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一篇则说奇瑞收缩销售网络,正在撤离主要大城市。看来,一直热议个不休的年轻人逃不逃离“北上广”的话题,现在终于落到车企头上了。

  那么现在北上广的自主品牌,情况怎么样?站在北京长安街边数了一会乘用车,情况怅然大于欣慰:欣慰的是国产车的数量还算不少;怅然的是几乎全是灰头土脸的金杯、长安小面包。夹杂在“八国联军”的钢铁洪流中,着实有点悲壮。

  所以,走,还是不走?这个看似主观意愿决定的选择,实际上却是一个身不由己的问题:留不留得住?用那句通俗流行曲的歌词说,就是“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奇瑞以及其他自主品牌能不能在北上广站得住,需要的东西,其实跟那些怀揣闯天下梦想的年轻人一样,那就是实力以及机遇。至于拼不拼爹,对于这些打小就野蛮生长不求人的“外地人”来说,只能算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

  实力是什么?技术、工艺、质量、售后……可以细分很多,但按照留在北上广乃至省会等一线城市的要求,恐怕最主要的就是品牌。尽管这是前面所列几项共同支撑、打造的东西,但对于那些没有机会受到成熟汽车社会熏陶、经济实力却一下把他们推到车头前的都市消费者来说,不管是当土豪的还是要贷款的,大部分人在做出购买决定时,脑子里闪过的往往不是手中跟天书差不多的产品说明,而是听了多少年的“有路就有丰田车”、“驾乘乐趣(宝马)”、“打死奥拓(大众)”。合资、外资花费多年在中国消费者心中培植的品牌认知,在中国车市进入“品牌话语”阶段时,显出了压倒性的威力。尤其在更在意“面子”的大城市,几乎断绝了自主品牌“屌丝”变“高富帅”的可能。

  当然,我们不能否定老外们造车水平的高超。毕竟别人捣鼓了一百多年,而中国人能买得起一辆车才刚刚几天。但就是这个时间差,在品牌竞争上成了一根绑在自主品牌头上、越念越紧的紧箍咒。自主品牌这几年的艰难,很大程度缘于此:一方面为了生存要不断降低成本,整合渠道,保持低端市场销量;一方面又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品质,寻求中高端的突破。品牌孱弱,屡遭歧视,两线作战,委实不易。从这个意义上说,自主品牌“北上广”话题的实质,是中国汽车有没有未来。

  解铃还须系铃人。时间造成的差距,也只能经由时间弥补。品牌的建立,终究要靠核心技术、优良品质、完善售后等元素日月累积而起。所幸的是,这一点奇瑞等企业的管理者们看得清楚,也有着心理准备:这是一场无法预见结果的历程,但为了看到最终的黎明,除了在眼前的黑暗中继续摸索前行,没有任何豁然开朗的捷径。(何晓亮)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