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后视镜里预示的汽车创新

2014年04月04日 09:27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0)

  在时下的全球汽车业界,决定跨国车企未来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新能源车、互联驾驶和无人驾驶这三大技术创新领域,而且在局部突破很快。可人们料想不到的是,离现实最近的可能是没有后视镜的汽车。让我们先来看看美国政府的一项最新立法。

  3月31日,美国运输部正式发布具有法律效力的有关汽车后视影像系统的全新联邦标准,根据该标准,自2018年5月1日起,所有在美国销售的重量在1万英镑(4540千克)的轻型汽车(乘用车及轻卡)都必须加装后视影像系统(后视摄像头+车内显示屏)。

  据美国媒体报道,相关立法要求是美国国会于2008年首次提出,目的是为了降低每年多发的由父母倒车引发的轧死自家孩童的惨案发生率。据美国官方数据,该类事故每年导致全美210人丧生,1.5人伤残。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局(NHTSA)预测,在该项法令实施到位之后,每年相关死亡率可降低1/3。

  根据美国运输部确定的时间表,该项法令将分阶段实施。第一阶段自2016年5月1日起一年之内,所有在美销售的规定重量内的汽车品牌,后视影像系统的加装率必须达到10%;第二阶段自2017年5月1日起一年之内,加装率必须达到40%;第三阶段自2018年5月1日起,加装率将达到100%。

  在技术细节上,该项法令规定,加装的后视影像系统必须要让驾驶者能够看清车辆后部10英尺宽、20英尺长(约为3米宽、6米长)的区域。满足这个要求,汽车厂家只能加装后视影像系统。在成本上,据NHTSA核算,后视摄像头加上车内显示屏,到2018年,单车售价将平均提高132~142美元;如果车内已经配备有显示屏,单车售价仅提高43~45美元。

  事实上,目前后视影像系统早已成为很多高档车的标配或选装。富有戏剧性的是,就在美国运输部出台新的法令的同一天,特斯拉联合由通用、福特、丰田、大众等12家跨国车企组成的美国汽车制造商联盟向NHTSA递交了一份动议,希望该机构同意它们借助已经十分成熟的高科技手段,用体积更小的后视摄像头取代传统的后视镜。其所陈述的理由是,后视摄像头与车内显示频组合而成的后视影像系统,对驾驶者的安全提示要比后视镜更可靠,同时还能改善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在取消了后视镜之后,汽车的迎风面积将减少,风阻也会随之降低。别看这两只小小的后视镜面积不大,但在车辆行驶中,其风阻也是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的。

  特斯拉是该项提议的倡导者。特斯拉的设计师们认为,改善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并非单纯取消后视镜这样简单。后视镜面积平均仅有2平方英尺(约合0.0013平米),相对整车迎风面积实在微不足道,但是将其取消之后,可使整车的设计更加优化。以特斯拉即将推出的ModelX为例,取消了后视镜,其驾驶舱的高度可降低0.5英尺(约0.15米),整车风阻系数可降低3%~6%。这样一来,同样的电池重量和能量密度就能提供更长的续驶里程。

  对于其他传统汽车制造商来说,取消后视镜的好处也和特斯拉一样:改善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可使整车风阻系数降低,从而提升燃油经济性。在美国,更为严苛的燃油标准将于2017年开始实施,届时在美国销售汽车的跨国车企按其车型总量计算,每加仑平均行驶里程必须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0%。在欧盟,同样按照跨国车企的车型总量计算,到2015年,单车二氧化碳排放必须降至135克/公里,到2020年则必须达到95克/公里。这与美国提高每加仑行驶里程是一回事,都是要通过提高燃油经济性来进一步节能减排。比较而言,欧盟的标准更加严格,汽车厂家除了投入巨额资金来提升汽、柴油发动机的热转换效率,还必须研发出更多的新能源车,如混合动力、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只有这样,才能总体降低其车型总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为达此目标,很多汽车厂家早已同步开始研发汽车轻量化技术和低滚阻轮胎,目前已有多家跨国车企拿出了成熟产品。现在轮到后视镜的取舍了。

  NHTSA对上述动议暂无回应。其实该机构的谨慎态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汽车后视镜发明于1914年,到今年刚好100周年。特斯拉和美国汽车制造商联盟基本代表了所有全球传统和新兴跨国车企,如果NHTSA同意它们的动议,用汽车后视影像系统代替传统的后视镜,无异于在全球汽车产业掀起一场革命,其影响不亚于当年三点式安全带的发明和标配。也许是知其不易,特斯拉2012年首次展出没有后视镜的ModelX概念车之后,在今年的北美车展上,在同一车型上,一度消失了的后视镜又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后视影像系统能否终结汽车后视镜的历史?现在看来,问题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已逾百年的传统汽车设计思路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关心的是,中国汽车企业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武跃)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