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指标抢不起 广州人移情“特区牌”

2014年04月17日 09:26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广州“限外”政策迟迟不出,而参与摇号和竞拍的人数越来越多,近期选择上外地牌的消费者数量有上升趋势。

  据悉,上个月共有224703个通过申请编码,足足比2月份多出16124个,成为广州限牌后人数最多的一期。个人普通车摇号约37.4个人抢1个指标。竞拍方面,有4118人参与,204个人以最低成交价12300元成交,个人平均成交价13085元。无论是均价还是最低价环比都涨了7000元,涨幅超过大家的预期。单位号牌方面,万元已经拍不到了。

  有经销商告诉记者,现在不少有资格摇号竞拍的本地消费者,都在考虑上外地牌。“北京车展过后,车市应该会有一波好行情,到时上外地牌的人可能会更多。”

  资料图

  1合资品牌上外地牌高达五成

  从记者了解的信息来看,目前每个月在广州买车上外地牌的人数比去年有所增加,而且消费群体跟前段时间相比有了一些变化。自主品牌在广州的销量虽然不大,上外地牌的却很多,记者从吉利、比亚迪、奇瑞等品牌了解到,这些品牌有八成左右的客户购车后选择在外地上牌。“自主品牌的客户很多都是外地人,在广州缴纳医保的人不多,即使广州限行了,他们仍然必须通过上外地牌来解决用车需求。”比亚迪一位许姓销售员表示。

  合资品牌方面,有福特、日产和丰田的经销商告诉记者,他们现在每个月至少有四至五成客户购车后选择上外地牌。据了解,合资品牌的消费者中白领占比最大,他们往往具有粤A牌申请资格,但其中部分客户仍然会考虑为车辆上外地牌。某日系品牌一位黄姓总经理如此分析:“二三月我们车行上外地牌的客户有所增加,一方面是限行政策还没有出来,大家因此有购车后先上外地牌、等摇到号再过户到广州的想法,另外是号牌拍卖均价涨幅较大,指标竞争越来越激烈,那些一直摇不上号或不想花钱买指标的消费者,会选择先上外地牌,再慢慢摇号。”

  以往豪华品牌有一半左右的购车者计划为车辆上外地牌,而今年以来,比例明显下降。宝马、奥迪、奔驰等品牌均有车商提到,以往不少客户受“置换时新车排量不得高于旧车”条款制约,无法完成升级车辆的计划,只能直接购新车并上外地牌,而在“2.5L以下车型可自由置换、不受排量限制”政策出台之后,消费者可以正常置换车辆。因此上外地牌的比例便下降了,目前豪华品牌大约有三成新车客户使用外地牌。

  2深圳牌最受欢迎

  据了解,今年元旦过后,广州客户到东莞、中山、韶关等地方上牌的难度提高,车管所会提出各种问题来拒绝广州车商的上牌需求,其中主要一项就是严查广州居民申领外地居住证的真实性。而原来最多人选择的佛山牌,也因为佛山方面对于上牌人士的资料审核非常严格,现在广州人上佛山牌的已经很少。东风日产南方店的销售顾小姐表示,除非客户真的有资格,一般经销商不会为想上佛山牌的客户跑腿。

  那现在搞不到指标的老广们最喜欢上哪个地方的牌呢?众多经销商都说是“深圳牌”。“上深圳牌的费用是2800元,一般10个工作日可搞定全部手续。”番禺一家韩系品牌的孙姓销售员表示,深圳对于外地人上牌没有限制,而且还免年票,整个上牌流程比较通畅快速,所以成为最受欢迎的“外地牌”。记者从多家经销商了解到,目前4S店对上粤B牌的收费在2500-3000元,客户本人只需身份证,无需暂住证。

  在广州东风本田车友店,记者看到“杰德现金优惠0.6万元,再送深圳牌”的促销信息,据该店销售员称:“深圳牌增值潜力大啊,现在杭州都限购了,说不定哪天轮到深圳。”刚在这家店上了深圳牌的钟先生就觉得粤A牌抢不起,上个粤B牌也不赖:“我身边有几个朋友都上的是深圳牌,深圳是特区,粤B的面子不比粤A小。”

  在起亚合力店,记者碰到一位买智跑上深圳牌的陈先生,他说:“我的公司在深圳,家在广州,经常要往返两地,自从广州限购之后,总觉得深圳人口密度这么大的城市将来可能也会限购,现在上个深圳牌也算是未雨绸缪了。”总之,在记者看来,选择粤B牌的人,基本就是这些心态:有面子,有潜力,没限制。(记者 许方华)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