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科技不能以人为“笨”汽车设计更应人性化

2014年05月15日 09:3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再好的科技都是为人服务的,如果像我一样最终不得不把它们一个个关闭,那它们的存在便只是一个宣传的噱头而已。

  汽车的设计不仅体现一个地区的审美,同时也体现那个地方驾驶者的驾驶风格。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评价一辆车,没有好或者不好的评价,而只有适合或者不适合的差别。

  就拿最近试驾的一款豪华品牌SUV来说,我就深深觉得,这辆车,或是说这辆车上的很多配置,对我,对中国驾驶者来说就很难算是适合。这辆车其实符合所有好开的要素:操控灵敏,动力强劲,视野也一流。所以驾驶着这辆车上路,原本是很愉悦的,尤其是行驶在宽敞少车的高速公路上。但很快就发现车厢里时常会想起奇怪的警告音,一研究才发现,是车道保持系统在起作用。在这条少到几乎无车的高速公路上,并非每次变线都会打灯,此时系统就认定驾驶者出于无意识偏航状态,于是触发警告加以提醒。想想这功能除了徒增噪音,对我根本没用,所以就把车道偏离监测系统关掉了。

  继续往前开,来到熙熙攘攘的城区道路,此时,另一种更加尖利的警告声开始频繁响起,还伴随着仪表盘上的红灯闪烁,仔细一看,原来是车距控制系统工作了。系统报警,那意味着我跟车太近了。尝试着拉远车距,可这已超出了周围车流跟车的平均距离,开始有车辆尝试着往我车前加塞。我只好凑近前车一些,结果,警告又响了。坐在后座的我母亲虽然不知道发生什么情况,但表示听着警告声四起,总觉得心慌慌的。好吧,我只好把车距控制系统也关闭了。

  随着拥堵的加剧,接着就觉得发动机启停装置碍事了。在我看来,大多数的发动机启停装置都谈不上好用,但至少有个延时功能,也就是说当车辆在停止至少3秒钟之后,才会熄灭引擎。然而我所试驾的这款车,却总是在停车的一刹那便关闭了引擎,国内城市的交通大家都知道的,走走停停嘛,大多数时候停车不过数秒便要继续前行。这下倒好,前脚熄火后脚便要走,启动再快,总有个过程的吧,就算只是零点几秒的时滞,也总比自己驾车的节奏慢一拍,每次停车起步,就要被前车多甩开一些,然后生怕其他车辆加塞,只好大脚油门跟上,然后前车减速我只好更用力的刹车,总之节奏就不对了。加上总走不出无数次的启停发动机很快要挂了这样的心理障碍,索性把发动机启停也关了吧。就这样,原本一辆高大上的豪车,就这么一步步被我开成了寡淡的入门级。

  其实,早在多年前,我就已经深刻体会了一把高科技,尤其是不合国情的高科技所带来的反效果。那是在试驾一款豪华轿车的过程中。必须交代的是,那大概是国内最早装备主动巡航系统的车型,在技术讲解会上,听着讲师们的介绍,心想这还真是个好东西啊!结果,实际试驾由于是在多车的国道上,所以这个功能根本体验不了。

  所以说,对很多刚刚引进的高科技配置,我向来表示审慎的欢迎。比如说,如果在车道保持系统中加入对前后方车辆和路边围栏距离的监测功能,如果确认周围并没有会即时出现的障碍物,那么哪怕是在没有打转向灯的情况下变线,也不需要声光警告,那在无车高速行车便可清净许多。至于车距控制,我想设计师只要在国内大城市的道路上多加观察,便知道将警告距离设计成多少才算合适了。

  而同样的,我想只要是在国内开过车的设计师,便不会把发动机的自动起停装置做成毫无延时的设计。再好的科技都是为人服务的,如果像我一样最终不得不把它们一个个关闭,那它们的存在便只是一个宣传的噱头而已。

  朱钦

【编辑:吕思言】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