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年内北京新增扩建7个P+R停车场

2014年05月19日 09:13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P+R(驻车换乘)停车场为开车换乘地铁的市民带来很大方便。今年,北京还要新增扩建7个P+R停车场,共增加约2500个停车位。为促进P+R停车场发展,未来本市将加大对P+R停车场独立用地的规划,同时探索引入社会资本以降低停车场对政府补贴的依赖。

  通州北苑站改造5月底开工

  5月16日早晨8点,八通线通州北苑站P+R停车场142个车位已经“座无虚席”。4号线安河桥北站P+R停车场内早在7点半就已经满满当当。驻车换乘停车场因每次只收费2元,吸引大量私家车主在地铁站换乘进城。京投轨道交通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杨义钊告诉记者,该公司管理的14个P+R停车场中,一半停车场日均停放车辆达到100%。

  今年,北京还将新增扩建7个P+R停车场,在苹果园站、北苑北站的交通枢纽内新建两个停车场,分别增加车位400、710个。另外,今年还将对5个既有停车场进行改造,停车位增加1300余个。

  5月底,八通线通州北苑站P+R停车场将率先改造,预计年底前即可投入使用。另外,新宫站、安河桥北站也将进行立体化改造,霍营站、西二旗站进行平面改造,后4个停车场有望年底前投入使用。

  未来,9号线六里桥站、14号线善各庄站、7号线焦化厂站、S1号线石门营站也有望建立P+R停车场。

  立体停车位单个需花20万

  据了解,2012年全年5号线、八通线、4号线、房山线等地铁沿线累计建设了30个P+R停车场,车位5155个。去年,在地铁张郭庄站、园博园站又累计建了10个P+R停车场,车位2797个。

  杨义钊表示,P+R停车场的建设由政府投资完成,进行立体化改造,平均每个车位耗资达到20万,这笔费用涉及很多前期工作,立体停车位耗电量大,需要重新进行用电报装,另外还有设计费等。除了建设,运营费也比较高,乘客停一次车交费2元,但政府要补贴6.89元。

  记者根据目前交通部门统计的停车位计算,以往每年政府对于P+R停车场的补贴约2000万元,加上今年年底新投入的2500个车位,补贴数量可能达到2500万。

  ■追问

  如何缓解政府补贴压力?

  一些P+R停车场经营方表示,目前无论从停车场的建设还是经营主要靠政府补贴。但停车场不允许有广告经营,如果政府能放开这部分的限制,可大大缓解政府对P+R停车场的补贴压力。另外,由于多数停车场用地性质并非永久性,在申请其他经营业务时受到限制,进而影响停车场的“自我造血”功能。

  引入社会资本缓解资金压力

  交通部门相关人士表示,北京对于广告的限制的确比较紧。城市的广告资源可以盘活城市很多方面的投资,这涉及城市的管理体制以及经济体制问题,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摸索。

  另外,交通部门已起草有关建设P+R停车场的新政策,其一为引入社会资本进行P+R停车场建设,对轨道交通附近的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即开发商进行代征代建,以其他方面的开发弥补P+R停车场的亏损。

  对于临时用地问题,交通部门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北京所有P+R停车场用地中,临时用地占一半以上。主要原因是轨道交通附近的土地附加值很高,区县政府走土地代征程序时,以P+R停车场来使用,其土地价值实现率低。所以很多停车场用了绿化代征土地,之后改造为停车场。该人士表示,有关P+R停车场的新政提到,要保障P+R停车场用地的独立性,就是在进行轨道交通建设时,一并把P+R停车场规划出来。

  ■观点

  应引导民众绿色出行

  P+R停车场的投入及产出是否相称呢?

  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表示,建设P+R停车场的主要意义在于树立民众采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意识,但是北京市民对小汽车的需求仍处于相对狂热的阶段,政府需要采取方式引导民众采用公共交通出行。另外,在五环甚至是六环等公共交通还不足够密集的地方,乘客开车乘地铁的确有需求。从这个角度讲,P+R停车场有它存在的社会价值。

  不过,国际上专家对于P+R停车场的建设有一定争议。郭继孚提到,轨道交通周边用地的价值非常高,用于公益停车场有些不公平、不合理、不可持续。小汽车应用在人口低密度区,而轨道交通周边属于高密度区,高密度区应提高停车费限制使用小汽车。

  郭继孚说,北京的停车费相比国外要低很多,一下子提高也不太可能,所以作为一个阶段性措施,P+R停车场的建设还是有必要的。

  (记者黄海蕾)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