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宝马中国总裁安格点击中国电动车软肋

2014年06月06日 09:06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为什么市场完全没有发育起来?并不是说人们对电动车没有需求,而是缺少真正意义上高品质的电动车。”宝马中国总裁安格对中国电动汽车一直有着自己的理解,他毫不讳言褒奖自己的产品,“i3是这样一个层次的产品。尽管不是最早进入市场、此外也未进入补贴目录,但这无碍安格将i3定为撬动电动车的杠杆”。
  根据规划,宝马i3/i8的上市日期定在9月份,可预见届时将加速电动车市场的竞争。
  安格说,对宝马说,是否有补贴不是问题。产品的定位、定价,对我们来说也不是问题;而且我们相信,局面逐步也会改变。关于对手,安格表示:“我们更乐见特斯拉的成功”。
  “真正的电动车”
  尽管电动车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适应,欧洲议会环境委员提出的2020年欧洲汽车二氧化碳排放95克/千米的目标,但宝马显然并未当成一项“作业”,而是把中国市场和电动车定为未来的发展重点。
  如何来理解一款“真正的电动车或高品质的电动车”,按照宝马的电动车产业链结构:在材料制造端,利用摩西湖充足和低价的水力发电,来分离合成碳纤维材料;随后运到德国莱比锡工厂,利用风力发电进行组装,在这个过程节水70%,最后发往全球各地的宝马5S店,最终,我们看到整车重量1255千克、续航里程达到300公里(增程器版本)的i3纯电动车。
  根据宝马的规划,i3和i8将在9月份,在国内的4个城市中的7家5S店进行销售。
  与此同时,以进口车的身份进入中国,将意味着i品牌无法进入政府补贴目录。“关于补贴,我们非常地清楚,在享受政府补贴和扶持政策方面,i品牌是没有优势的。”安格表示:通过合资企业的平台,我们创立了之诺这一合资自主品牌,之诺1E在政府新能源车目录中。对于补贴,安格表示,我们相信,局面逐步也会改变。比如说关于车牌,上海现在为进口电动车品牌提供3000个车牌,这个是对外资品牌开放的。我们不寻求政府补贴,如果能够得到一些车牌的优惠,这个对于促进电动车消费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目前i3在欧洲交车平均需要等待6个月。美国市场现在也是供不应求。在中国i3同样是供不应求。对于市场前景,安格认为:就现在这一阶段来说,销量不是重点,重要的是实现基础设施充分的发展,这样才能够实现整个市场的发育。
  “我们中远期的市场目标是实现中国政府的200万辆新能源车市场目标。等到条件都具备了,这个量自然会非常快地提升起来”,安格表示。
最大的挑战来自市场
  “说到挑战,最大的挑战是要培育市场”。2013年中国整体汽车市场规模达到2000万辆以上,但是整个新能源车销量大概17000辆左右,市场比例低于0.1%。安格将当前的市场比作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可以预见尽管前途光明,在安格看来,现阶段仍有三个层面的问题有待解决。即:充电标准、基础设施,和政府支持政策。“如果物业、住宅或者办公场所条件达不到,我们会建议您暂时不要购买。”安格表示。
  i3和i8没有享受政府补贴,这在我们预期当中。安格认为,像上海有3000个电动车牌照,我们也能够公平享受这个牌照的政策,我们期待其他的城市能够跟上,在车牌发放方面有好的措施。
  随着国家电网表态将向社会资源开放充电站建造,但过高的建造成本和较低的收益成为阻碍这项产业发展的原因,“这是一个挑战,但如果有好的规划,让各方都有利可图,就会有更快的增长”。在基础设施建造上,宝马选择与地产商合作的模式。
“政府要求新开发的项目要安装一定比例充电设备,从我们跟开发商沟通的实际状况来说,这种指标的存在意义不大,因为开发商非常积极。”安格介绍:我们跟像上海绿地集团这样的国内所有一线开发商,基本上都在密切地探讨如何通过合作实现充电桩设施的安装。他们基本上都非常理解充电设施的重要性,因为这个对提升他们物业的销售形象将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
  关于电动车行业异军突起的特斯拉。尽管安格不愿过多提及对手,但他更乐见特斯拉的成功。“这是一个鸡与蛋的关系,越多基础设施就会带动越多电动车消费。”他认为:越多竞争者参与到这个领域,才能更好地促进基础设施的发展,这个对大家都有好处。不用太久,中国也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就像现在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桑大伟)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