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安全——公务车采购未被重视的新考量

2014年06月17日 08:50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公务车采购已经不能仅从支持自主品牌、强大中国汽车产业这个单一的维度来考量了,面对目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与安全环境,国家信息安全也应该成为公务车采购的一个重要考量指标。

  5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参加完亚信峰会之后便在上海专程考察上汽集团,并在考察途中指出:“中央已经作出决定,公务车都要用国产车”。 从国家信息安全的角度考虑,公务用车采购实现自主品牌化,也已刻不容缓。

  新技术条件下,

  汽车或成泄密重要渠道

  以往人们提及公车采购要自主品牌化问题时,所论及的往往是出于“国货当自强”的民族情结以及对民族汽车工业发展社会责任与历史责任等等。但是,面对目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与安全环境,公务用车的采购已经不仅仅是民族情结与历史责任的问题了,更是事关国家安全的现实问题。

  近些年来,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特别是中国的国家安全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5月中旬,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发布《关于进行信息类协议供货强制节能产品补充招标的通知》,规定所有计算机类产品不得安装Win8系统,原因在于Win8系统的架构可能导致信息泄密。

  在这个信息技术空前发展的年代,面对严峻安全形势的,不仅是信息产业,作为传统产业的汽车业,也同样面对挑战。

  众所周知,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汽车业与信息产业的结合已越来越紧密,不仅是各种越来越繁复的车载电子系统,即使是传统的发动机、动力总成等也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辅助。而车载娱乐系统、车载语音电话,到行车电脑、车辆EDU控制单元等等,都有被预置后门的可能,可以说,信息技术在汽车上应用得越广泛,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也就越大。

  这不是危言耸听,汽车或将成为信息泄密的重要渠道。因此,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军队以及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国企的公务用车采购已经事关国家安全。而在这些公务用车的采购中,实施全面的“自主品牌化”,全面采购由中国企业自主把控的汽车产品,是杜绝国家重要机密泄密的必要手段,且已刻不容缓。

  全产业链自主创新,

  破局汽车“国安问题“之道

  面对国家安全隐患,我国也已经用实际行动,推进公务用车的自主化进程。

  2014年初,经习总书记和中央军委批准,解放车四总部印发相关规定明确指出:“公务用车实行集中采购,选用国产自主品牌汽车。”

  在一些国家级重要活动中,也更多地出现了自主品牌汽车的身影。在上月举行的亚信峰会中,主席坐驾、贵宾坐驾及安保用车,也都是自主品牌汽车。

  当然,这只是实现公车自主化,解决“车轮上的国安问题”的开始。严格地说,即使是自主品牌的汽车,也并不等于可以完全杜绝汽车信息泄密的隐患。

  众所周知,汽车行业是一个全球化的产业,即使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汽车产品,也往往是“全球采购”的“多国混血”产品,其中一些核心零部件,却与汽车国安隐患直接相关。而目前中国的自主汽车行业,尚处于追赶全球领先水平的阶段,特别是在核心零部件方面,与世界水平尚有差距。不可否认,在一些核心零部件方面,中国的自主汽车产业对于西方国家的跨国巨头们还有着相当的依赖度。这也使得通过公务车自主化来解决汽车国安问题并非理论上那么简单。更何况,汽车毕竟是商品,除了要避免信息泄密问题,还得经得起市场的考验。

  因此,破局之道还在于自主车企坚持自主创新,不仅是整车的自主创新,更是包括汽车核心零部件在内的全产业链自主创新。采购完全采用我们自主掌握的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品牌公务车,那么来自汽车的信息泄密隐患就会大大减小。

  显然,对于这些问题,中央也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这次习近平考察上汽集团,没有参观华丽的总装车间,而是来到不为人知的研发中心,听取汽车核心技术的介绍,可见汽车业的自主研发对于产业及国家的意义。

  实际上,自主品牌的公务车采购已经开始取得进展。一汽红旗H7、上汽荣威W5等自主品牌汽车也先后列装军队、警方、海关等重要部门。上海市公安局、湖南省公安厅、海关总署等都成为荣威W5的使用单位。5月19日,200辆白色和“特警蓝”涂装的荣威W5整齐列队,这批经过上汽特别定制的“跨领域专业SUV”,正式交付南京市公安局,并作为特警巡逻用车承担起青奥会的安保任务,上述这些都为公务用车全面实行自主化,做了一个良好的示范。

  (孙金凤)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