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东新能源汽车已经逐渐点亮“钱景”

2014年10月30日 09:48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上周南方日报汽车周刊报道了广州车主纷纷到深圳购买新能源汽车,这一现象有望随着广州新能源车补贴到位而发生变化。

  10月28日,备受消费者以及业界期待已久的广州新能源汽车补贴办法终于出炉,广州决定按照地方与中央1:1标准进行补贴,消费者在广州购买新能源小汽车最高可补贴12万元。

  无疑,在免购置税+国家补贴+地方补贴等多项利好刺激之下,广州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热情有望被激活。据了解,广东省日前已经确定,到2015年将推广新能源车4.5万辆。其中规模化的公共领域应用新能源汽车需求,更将成为企业竞争焦点。近日,深圳五洲龙汽车夺得广州一笔达到1.7亿元的新能源汽巴士大单,成为广州新能源公共交通的一大项目。

  由此,广东新能源汽车已经逐渐点亮“钱景”。

  广州补贴终于到位

  “广州的补贴标准和深圳齐平,是属于国内比较高的。”广州市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周青峰称,如果购买新能源一般家用汽车,最高可补12万元;如果购买大巴的话,补30万-50万元。据介绍,国家试点期每期3年,2014年和2015年是在2013年的基础上有一个退坡(每年降低5%),但是广州是采取不退坡的方式,也就是每年都是一样的。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办法,消费者领取补贴的方式将发生改变,不需要消费者在买了车以后,再向有关部门申请补贴,免去麻烦。但补贴何时正式开始发放,还要等文件正式印发以确定。

  同时,根据办法,可享受补贴的时间为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市财政局巡视员吴国伟称,“只要是这个期间购买了列入国家目录的新能源汽车,都可以享有补贴。”同时,广州将加大物业以及公众场所充电桩建设步伐,并承诺新能源汽车不会限号限行。

  一些消费者在获悉消息之后,非常兴奋。“今后不需要在广州看好车,跑到深圳去下单上牌了。”有经销商表示,按照广州补贴,私家车消费者一般能够领到7万至12万元的补贴金额,“这对消费者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更关键是现在补贴直接体现在终端价格,领取手续不麻烦,将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

  新能源大巴将成竞争焦点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在公交车领域也呈现高歌猛进态势。近日,五洲龙此次一举夺下广州珍宝公交2014年度179台新能源客车招标采购合同,总金额高达1.7亿元人民币,成为广州市公共交通具有影响力的一项重要项目之一。据五洲龙介绍,此次在广州拿得新能源汽车大单,是继深圳之后,首次批量性新能源客车产品进入“北上广”核心城市,标志着五洲龙在广东省新能源市场战略迈入一个全新高度。

  此前五洲龙新能源汽车主要在深圳运营。2011年大运会期间,深圳投放2011辆各类新能源汽车。其中五洲龙公司投放1511辆,占总量的75%,成为全球投放新能源客车数量最多的企业。

  深圳的另一家新能源汽车先锋企业比亚迪,也已经联手广汽集团,布局广州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从化建设每年5000辆新能源客车的生产能力。

  据广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绍,广州市计划在2015年底推广1万辆新能源汽车,其中将重点推广使用2000辆新能源公交车。今年底前,广州就将投入300辆新能源大巴。广汽比亚迪将助推珠三角新能源客车应用进入“快车道”。广汽比亚迪第一期项目预计将形成60亿元以上的产值。

  广汽比亚迪副董事长吴经胜认为,新能源客车的发展和乘用车有所不同,需要更多建立区域性基地,并在当地公交领域的试运营中建立起市场信任关系。广汽比亚迪将凭借领先的产品和服务在当地市场参与公平竞争。

  广东提出较为“激进”目标

  广东省政府日前印发《广东省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其中提出至2015年全省将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超4.5万辆。

  方案提出,将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邮政、物流等公共领域的规模化、商业化应用,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使用新能源汽车,争取到2015年底,全省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超4.5万辆,其中珠三角地区纯电动公交车保有量达4000辆。

  此前,广东省在珠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中也提出,从2013年至2015年,珠三角地区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4.5万辆,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重要示范区域。这也是国内各地在新能源汽车推广上较为“激进”的目标。(记者 陈志杰)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